[1]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57-58.
[2]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基于GIS的云南烤烟种植区划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2-98.
[3] 北京天高来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由红云集团看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的应用.http://www.reportbus.com/fenxi/spyc/YC/200703/fenxi _21748.html, 2007-03-23.
[4] 贺升华,任炜.烤烟气象[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57,127-128,170,222-223.
[5] 王宇.云南山地气候[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15-16,22-23.
[6] 张文彤.SPSS 11 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166-177.
[7] 黄中艳,朱勇,邓云龙,等.云南烤烟大田期气候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4):440-445.
[8] 黄中艳,朱勇,王树会,等.云南烤烟内在品质与气候的关系[J].资源科学,2007,29(2):83-90.
[9] 戴冕.我国主产烟区若干气象因素与烟叶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0,6(1):27-34.
[10] 李恒,罗华元,王玉,等.烤烟致香成分与评吸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昆明学院学报,2008,30(4):37-40.
[11] 陈伟.不同生态烤烟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气候因素研究.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
[12] 逄涛,宋春满,张谊寒,等.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品种烟叶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差异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45(1):62-71.
[13] 杨兴有,刘国顺.成熟期光强对烤烟理化特性和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7, 27(8): 3450-3456.
[14] 于建军,杨寒文,毕庆文,等.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2):72-76.
[15]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生长与矿物质营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6-70.
[16] 吴正举,刘淑欣,熊德中,等.福建烟区土壤特性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J].中国烟草学报,1996(1):49-53.
[17] 张晓林,和丽忠,陈锦玉,等.土壤-烤烟矿质营养元素相互关系的主组分分析[J].土壤学报,2001,31(2):193-203.
[18] 唐莉娜,熊德中.土壤酸度的调节对烤烟根系生长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4):69-71.
[19] 黄中艳,王树会,朱勇,等.云南烤烟5项化学成分含量与其环境生态要素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3):312-317.
[20] 韩湘玲,曲曼丽.作物生态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247-251.
[21] 杨恕良,黄肇玉,唐远驹,等.贵州烤烟品质与气候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87,9(2):7-10.
[22] 王宇.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52-53.
[23] 胡雪琼,黄中艳,朱勇,等.云南烤烟气候类型及其适宜性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4):563-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