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相灿, 叶春, 颜昌宙, 等. 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1999, 12(5): 1-5.
[2] 高超, 朱建国, 窦贻俭. 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 发展态势与研究重点[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11(3): 260-263.
[3] 许朋柱, 秦伯强, Horst Behrendt, 等. 太湖上游流域农业土地的氮剩余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06, 18(4): 395-400.
[4] 晏娟, 沈其荣, 尹斌, 等.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下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J]. 土壤, 2009, 41(3): 372-376.
[5] 李伟波, 吴留松, 廖海秋. 太湖地区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吸收利用的研究[J]. 土壤学报, 1997, 34(1): 67-73.
[6] Jing Q, Boumanb B A M, Hengsdijk H, et al. Exploring options to combine high yields with high nitrogen use efficiencies in irrigated rice in China[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07, 26: 166-177.
[7] 王德建, 林静慧, 夏立忠.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氮素淋洗特点[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9(1): 16-18.
[8] 谢学俭, 陈晶中, 宋玉芝, 等. 磷肥施用量对稻麦轮作土壤中麦季磷素及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6): 2156-2161.
[9] 茅国芳, 陆敏, 黄明蔚, 等. 稻麦轮作农田氮素流失及控制对策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06, 22(4): 86-92.
[10] 晏娟, 尹斌, 张绍林, 等.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氮肥效应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1): 61-66.
[11] 黄进宝, 范晓晖, 张绍林, 等. 太湖地区黄泥土壤水稻氮素利用与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J]. 生态学报, 2007, 27(2): 588-595.
[12] 马立珊, 汪祖强, 张水铭, 等. 苏南太湖水系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17(1): 39-47.
[13] 吕耀. 苏南太湖地区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及其环境经济分析.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1998.
[14] 王小治, 高人, 朱建国, 等. 麦季施用不同尿素的氮排水和渗漏损失[J].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21(1): 24-29.
[15] 王小治, 高人, 朱建国, 等. 稻季施用不同尿素品种的氮素径流和淋溶损失[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5): 600-604.
[16] 朱新开, 盛海军, 夏小燕, 等. 稻麦轮作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2(1): 38-41, 66.
[17] 席运官, 王海, 徐欣, 等. 太湖流域稻季氮磷径流流失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年.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792-798.
[18] 薛峰, 颜廷梅, 乔俊, 等. 太湖地区稻田减量施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4): 26-31, 51.
[19] 程文, 李勇, 朱亮, 等. 太湖地区直播稻田氮素的渗漏损失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6): 2620-2621, 2717.
[20] 孙彭力, 王慧君. 氮素化肥的环境污染[J].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5, 17(1): 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