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绍文, 金继运, 杨俐苹, 等. 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J]. 土壤学报, 2003, 40(1): 79-88.
[2] 郑良永, 曹启民, 夏炜林, 等. 精准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 11(1): 40-44.
[3] 杨国栋, 王肖娟.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养分肥力等级评价方法[J]. 土壤通报, 2005, 36(1): 30-33.
[4] 张庆利, 潘贤章, 王洪杰, 等. 中等尺度上土壤肥力质量的空间分布研究及定量评价[J]. 土壤通报, 2003, 34(6): 493-497.
[5] 吴玉红, 田霄鸿, 侯永辉, 等. 基于田块尺度的土壤肥力模糊评价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8): 1422-1431.
[6] 陈长青, 何园球, 卞新民, 等. 基于特征向量的旱地连续种植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4): 620-624.
[7] 刘占锋, 傅伯杰, 刘国华, 等. 土壤质量与土壤质量指标及其评价[J]. 生态学报, 2006, 26(3): 901-910.
[8] 李翔, 潘瑜春, 马景宇, 等. 基于多种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分区方法研究[J]. 土壤学报, 2007, 44(1): 14-20.
[9] 姜丽娜, 符建荣, 范浩定. 基于GIS的土壤养分管理技术在作物专用肥研制及推广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17(5): 257-262.
[10] 白由路, 金继运, 杨俐苹, 等. 基于GIS的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1): 1-4.
[11] 刘冬碧, 余常兵, 熊桂云, 等. 大比例尺度下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3(5): 524-527.
[12] 姚荣江, 杨劲松. 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与耕层土壤积盐空间分布规律定量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8): 45-51.
[13] 马仁会, 李强, 李小波, 等. 县级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评析[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18(2): 93-95.
[14] Burrough P A. Fuzzy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soil survey and land evaluation [J].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89, 40: 477-490.
[15] 刘建平. 数学建模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6] 陈水利. 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17] 秦元伟, 赵庚星, 王静, 等.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1): 306-311.
[18] 陈新平, 张福锁. 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 中国农技推广, 2006, 22(4): 36-39.
[19] 唐秀美, 赵庚星, 路庆斌.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7): 34-37.
[20] 唐秀美, 赵庚星, 陈百明, 等. 基于栅格数据的耕地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6): 975-983.
[21] 张福锁.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览[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