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saki T, Ota T, Sugita H, et al.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ree populations within unsuccessful conifer plantations near the Shirakami Mountains, a snowy region of Japan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4: 389-401.
[2] 陈占仙. 额济纳旗胡杨林生长过程研究.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3] 魏庆莒. 胡杨[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1-17.
[4] 杨丽. 天然胡杨树体水分输移关系与影响因子研究.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5] 达良俊. 杨永川. 宋永昌.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种种群结构及其更新类型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28(2): 376-384.
[6] 王巍, 刘灿然, 马克平, 等. 东灵山两个落叶阔叶林中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J]. 植物学报, 1999, 41(4): 425-432.
[7] 蔡飞, 宋永昌. 武夷山木荷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38-148.
[8] 陈晓德. 植物种群与群落结构动态量化分析方法研究[J]. 生态学报, 1998, 18(2): 214-217.
[9] 金则新. 浙江天台山甜槠种群结构与动态[J]. 生态学杂志, 1999, 18(6): 10-15.
[10] 苏志饶, 吴大荣, 陈北光. 粤北天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与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3): 337-341.
[11] 赖江山, 张谧, 谢宗强. 三峡库区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和格局动态[J]. 生态学报, 2006, 26(4): 1073-1079.
[12] 杨永川, 达良俊, 陈波. 天童米槠-木荷群落主要树种的结构及空间格局[J]. 生态学报, 2006, 26(9): 2927-2938.
[13] 杨慧, 娄安如, 高益军, 等. 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2): 272-282.
[14] 冯云, 马克明, 张育新, 等. 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Quercus liaotungensis)[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8): 1443-1448.
[15] 于大炮, 周莉, 董百丽, 等. 长白山北坡岳桦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04, 23(5): 30-34.
[16] 彭杰, 韩路, 王海珍, 等. 塔里木盆地胡杨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09(1): 60-64.
[17] 韩路, 王海珍, 彭杰. 塔里木河上游灰叶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8, 20(3): 67-71.
[18] 韩路, 王海珍, 周正立, 等. 塔里木河上、中游胡杨种群结构与统计分析[J]. 生态学报, 2007, 27(4): 1315-1322.
[19] 李军, 张秋良, 高润宏, 等. 额济纳绿洲胡杨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22(2): 187-190.
[20] 丘明新, 杨祖成. 甘肃疏勒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渍化对草甸植被的影响及其解决的途径[J]. 生态学杂志, 1986, 5(4): 46-49.
[21] 黄培佑. 胡杨林的衰退及林地更新复壮的探讨——塔里木盆地荒漠化的一个对策[J]. 新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4(2): 97-104.
[22] 殷密英, 靳盛海, 刘少玉, 等. 疏勒河流域绿洲盐渍土类型及盐渍化程度分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7, 5(5): 7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