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aily G C. 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 [M]. 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1997.
[2] Woodward R T, Wui Y S. The economic value of wetland services: A meta-analysi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1, 37: 257-270.
[3] Allen B P, Loomis J B. Deriving values for the ecological support function of wildlife: An indirect valuation approach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 56: 49-57.
[4] 李文华, 欧阳志云, 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2: 4-18.
[5]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 生态学报, 1999, 19(5): 607-613.
[6] 谢高地, 卢春霞, 冷允法, 等.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2): 189-196.
[7] 李文楷, 李天宏, 钱征寒.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3): 440-446.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M].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7: 1-12.
[9] 环境保护部.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M]. 环境保护部, 2008: 42-70.
[10] 马燕, 曹希强, 李志萍, 等.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环境演变及其驱动机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 31(3): 43-47.
[11] 张慧, 沈胃寿, 王延松, 等. 黑河流域草地生态承载力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4): 514-520.
[12] 潘竟虎, 董晓峰. 基于GIS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分区[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2): 267-273.
[13] 龚斌, 万力, 胡伏生, 等.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退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1): 58-61.
[14] 张丽, 董增川, 张琴. 黑河流域下游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预测[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6(1): 80-82.
[15] 李琦, 孙根年, 韩亚芬. 植被防风固沙生态功能的时间同步性研究——以榆林市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6(1): 94-98.
[16] 尚润阳, 祁有祥, 赵廷宁, 等. 植被对风及土壤风蚀影响的野外观测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13(4): 37-39.
[17] 王翔宇, 原鹏飞, 丁国栋, 等. 不同植被覆盖防治土壤风蚀对比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5): 38-41.
[18] 黄富祥, 牛海山, 王明星, 等.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定量关系[J]. 地理学报, 2001, 56(6): 700-710.
[19] 董治宝. 建立小流域风蚀量统计模型初探[J].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18(5): 55-62.
[20]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普查办公室. 内蒙古土壤[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21] 何文清, 赵彩霞, 高旺盛, 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风蚀主要影响因子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11): 2092-2096.
[22] 周尧治, 王旭, 杨桂霞, 等.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甸草原抗风蚀能力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08, 29(5): 1394-1399.
[23] 安萍莉, 琪赫, 潘志华, 等.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农作制度对土壤风蚀因子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5): 26-29.
[24] 赵彩霞, 郑大玮, 何文清. 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及其防风蚀效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29(1): 6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