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elnap J, Lange O L. Biological Soil Crust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Management [M]. Germany,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1.
[2] Rivera-Aguilar V, Montejano G, Rodríguez-Zaragoza S, et al.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cyanobacteria, mosses and lichens of the biological soil crusts of the Tehuacán Valley, Puebla, México [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6, 67: 208-225.
[3] 张元明, 陈晋, 王雪芹, 等.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J]. 地理学报, 2005, 60(1): 53-60.
[4] 徐杰, 白学良, 杨持, 等. 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多样性及固沙作用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4): 545-551.
[5] Ram A, Aaron Y. Negative and positive effects of topsoil biological crusts on water availability along a rainfall gradient in a sandy arid area [J]. Catena, 2007, 70: 437-442.
[6] Carmi G, Berliner P. The effect of soil crust on the generation of runoff on small plots in an arid environment [J]. Catena, 2008, 74: 37-42.
[7] 刘立超, 李守中, 宋耀选, 等.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微生物结皮对地表蒸发影响的试验研究[J]. 中国沙漠, 2005, 25(2): 191-195.
[8] 王雪芹, 张元明, 张伟民, 等.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对地表风蚀作用影响的风洞实验[J]. 冰川冻土, 2004, 26(5): 632-638.
[9] 郭轶瑞, 赵哈林, 赵学勇, 等. 科尔沁沙地结皮发育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21(1): 135-139.
[10] 赵哈林, 郭轶瑞, 周瑞莲, 等. 人工林建设对沙地土壤结皮发育及其表土理化特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1): 202-207.
[11] 苏延桂, 李新荣, 贾荣亮, 等.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苔藓结皮对荒漠土壤种子库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3): 504-508.
[12] 陈荣毅, 魏文寿, 张元明, 等. 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对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沙漠, 2008, 28(5): 868-873.
[13] 李新荣, 肖洪浪, 刘立超, 等.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固沙植被对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长期影响[J]. 中国沙漠, 2005, 25(2): 173-181.
[14] 陈进福, 李新荣, 陈应武, 等. 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昆虫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沙漠, 2006, 26(6): 986-996.
[15] 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16] 董莉丽, 郑粉莉.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J]. 生态环境, 2008, 17(5): 2050-2058.
[17] 王兵, 刘国彬, 薛萐, 等. 黄土丘陵区撂荒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09, 17(3): 282-287.
[18] 张元明, 杨维康, 王雪芹, 等. 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有机质分异特征[J]. 生态学报, 2005, 25(12): 3420-3425.
[19] 陈祝春. 不同地带沙丘结皮层的土壤酶活性[J]. 中国沙漠, 1989, 9(1): 85-92.
[20] 齐雁冰, 常庆瑞, 惠泱河. 高寒地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沙表生物结皮特性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6): 98-102.
[21] 赵吉, 邵玉琴. 库布齐沙地土壤的生物学活性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7, 28(5): 664-666.
[22] 王素娟, 高丽, 苏和, 等.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土壤蛋白酶初步研究[J]. 草业科学, 2009, 26(9): 13-17.
[23] 唐克丽.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 中国水土保持, 2000(11): 11-17.
[24] 肖波, 赵允格, 邵明安. 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区两种生物结皮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12): 35-40.
[25] 张振国, 焦菊英, 白文娟.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生物土壤结皮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26(4): 33-37.
[26] 赵允格, 许明详, 王全九, 等.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理化性状初报[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8): 1429-1434.
[27] 赵允格, 许明详, 王全九, 等.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3): 441-448.
[28] 王翠萍, 廖超英, 孙长忠, 等. 黄土地表生物结皮对土壤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4): 54-59.
[29] 冉茂勇, 赵允格, 陈彦芹. 黄土丘陵水蚀区生物结皮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24(3): 37-40.
[30] 焦雯珺, 朱清科, 张宇清, 等. 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地生物结皮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29(1): 102-107.
[31] 张健, 刘国彬, 许明祥, 等. 黄土丘陵区影响生物结皮退化因素的初步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6(6): 14-20.
[32] 吕建亮, 廖超英, 孙长忠, 等. 黄土地表藻类结皮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 25(1): 11-14.
[33] 肖波, 赵允格, 邵明安. 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区两种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7, 27(11): 4662-4670.
[34] 肖波, 赵允格, 许明详, 等. 陕北黄土区生物结皮条件下土壤养分的积累及流失风险[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5): 1019-1026.
[35] 肖波, 赵允格, 邵明安. 黄土高原侵蚀区生物结皮的人工培育及其水土保持效应[J]. 草地学报, 2008, 16(1): 28-33.
[36] 李勉, 李占斌, 刘普灵, 等.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侵蚀坡向分异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1): 63-65.
[37] 赵兰坡, 姜岩. 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探讨[J]. 土壤通报, 1986, 17(3): 138-141.
[38]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39] 周礼恺. 土壤酶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40] 安韶山, 黄懿梅, 郑粉莉. 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脲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草地学报, 2005, 13(3): 233-237.
[41] 唐东山, 王伟波, 李敦海, 等. 人工藻结皮对库布齐沙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07, 31(3): 339-344.
[42] 李新荣, 张元明, 赵允格. 生物土壤结皮研究: 进展、前沿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1): 11-24.
[43] 赵允格, 徐冯楠, 许明祥. 黄土丘陵区藓结皮生物量测定方法及其随发育年限的变化[J].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28(6): 1228-1232.
[44] Thomas A D, Dougill A J.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yanobacterial soil crusts in the Molopo Basin, South Africa [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6(64): 270-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