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10, Vol. 25 ›› Issue (9): 1489-1495.doi: 10.11849/zrzyxb.2010.09.008
梁小英, 刘俊新
收稿日期:
2010-05-19
修回日期:
2010-07-01
出版日期:
2010-09-20
发布日期:
2010-09-20
作者简介:
梁小英(1974- ),女,陕西泾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方面研究。E-mail: chw@nw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093)。
LIANG Xiao-ying, LIU Jun-xin
Received:
2010-05-19
Revised:
2010-07-01
Online:
2010-09-20
Published:
2010-09-20
摘要: 探讨微观主体——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宏观农业景观格局之间的互动机理,对于了解农户行为的变迁,认识和理解农业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过程,进而调控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和优化农业景观格局,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利用构建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个体对群体与群体对整体权重影响模型,利用实际收集的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2007年与2008年数据(地籍、地块面积与农户收入等数据),探讨占优势的土地利用决策与占优势的农业景观格局关系。得出如下结论:①占优势的土地利用决策并不一定形成该土地利用方式占优势的土地利用格局;②当年占优势的农户整体土地利用决策并不一定形成次年该土地利用方式占优势的土地利用格局。并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①完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在模型中增加风险规避、土地轮作、特殊地类转化等因素;②进一步探索整合地块面积及其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决策的方法。
梁小英, 刘俊新. 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对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9): 1489-1495.
LIANG Xiao-ying, LIU Jun-xin.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Household Decision-making to the Agriculture Landscape Pattern: A Case Study for Mengcha Village of Mizhi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0, 25(9): 1489-1495.
[1] 张小林, 盛明. 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新定向[J]. 人文地理, 2002, 17(1):81-84. [2] 周心琴, 张小林. 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经济地理, 2005, 25(3):285-288. [3] 宋长青, 冷疏影. 21世纪中国地理学综合研究的主要领域[J]. 地理学报, 2005, 60(4):546-552. [4] 张广胜, 周虹, 等. 基于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10:43-48. [5] 钟太洋, 黄贤金. 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综述[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3):341-352. [6] 柴彦威. 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4(2):1-5. [7] 张保华, 谷艳芳, 等. 农业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1):114-121. [8] 郑杭生, 汪雁. 农户经济理论再议[J]. 学海, 2005, 3:66-75. [9] Aitken S C, Rushton G. Perceptual and behavioral theory in practice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3, 17(3):378-388. [10] Claessens L, Schoorl J M. Modelling interactions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landscape processes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9, 129:157-170. [11] Lone Sderkvist Kristensen, Claudine Thenail. Landscape changes in agrarian landscapes in the 1990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rmers and the farmed landscape. A case study from Jutland, Denmark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 71: 231-244. [12] Ligtenberg Arend, Monica Wachowicz. A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multi-agent system for simulation of multi-actor spatial planning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 72:43-55. [13] Paul M Torrens, Nara Atsushi. Modeling gentrification dynamics: A hybrid approach [J].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7, 31:337-361. [14] 陈海, 王涛, 梁小英, 等. 基于 Multi-Agent System 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型的构建与模拟[J]. 地理学报, 2009, 64(12):1448-1456. [15] 陈海, 杨维鸽, 梁小英, 等. 基于MAS的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构建与模拟[J]. 地理研究, 2010, 29(8): 1519-1527. |
[1] | 陈佳, 杨新军, 温馨, 邓梦麒.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框架与实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586-1601. |
[2] | 李航飞, 韦素琼, 魏少彬. 农户视角下台湾农业技术在大陆扩散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兰花种植业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686-1698. |
[3] | 赵丹丹, 周宏, 高富雄. 农户分化、技术约束与耕地保护技术选择差异——基于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农户技术采纳理论分析框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2956-2967. |
[4] | 李博伟. 土地流转契约稳定性对转入土地农户化肥施用强度和环境效率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1): 2317-2332. |
[5] | 罗文哲, 蒋艳灵, 王秀峰, 刘华先, 陈远生.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分析——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1): 2469-2480. |
[6] | 刘晨芳, 赵微. 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分析——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9): 1613-1626. |
[7] | 王一超, 郝海广, 张惠远, 翟瑞雪, 张强. 农牧交错区农户生计分化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2): 302-312. |
[8] | 王天穷, 顾海英. 我国农村能源政策以及收入水平对农户生活能源需求的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8): 1286-1297. |
[9] | 俞振宁, 吴次芳, 沈孝强. 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的农户耕地休养意愿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2): 198-209. |
[10] | 朱兰兰, 蔡银莺. 农户家庭生计禀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以湖北省不同类型功能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9): 1526-1539. |
[11] | 朱红根, 康兰媛, 周曙东. 南方稻区季节性干旱农户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9): 1540-1552. |
[12] | 辛良杰, 李鹏辉, 李秀彬, 谈明洪, 郑璐倩, 肖兴媛. 黑河中游绿洲区地膜残留特征及农户行为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8): 1310-1321. |
[13] | 朱凤凯, 张凤荣. 城市化背景下宅基地利用的租值消散与农户行为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下辛堡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6): 936-947. |
[14] | 宋博, 穆月英, 侯玲玲. 农户专业化对农业低碳化的影响研究----来自北京市蔬菜种植户的证据[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3): 468-476. |
[15] | 李海燕, 蔡银莺, 王亚运. 农户家庭耕地利用的功能异质性及个体差异评价——以湖北省典型地区为实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2): 228-2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