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东昇, 张仁勇, 崔步礼, 赵云朵, 王莹, 姜宝福. 1986—2015年青藏高原哈拉湖湖泊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501-512. |
[2] |
张锐, 刘焱序, 赵嵩, 傅伯杰. 中国城市居民对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支付意愿——以中国27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3): 563-575. |
[3] |
马伟东, 刘峰贵, 周强, 陈琼, 刘飞, 陈永萍. 1961—2017年青藏高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3039-3050. |
[4] |
李宏庆, 邢冉, 姜璐, 陈兴鹏, 薛冰. 青藏高原东北部土族家庭能源消费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1): 2793-2802. |
[5] |
陈舒婷, 郭兵, 杨飞, 韩保民, 范业稳, 杨潇, 何田莉, 刘悦, 杨雯娜. 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0): 2511-2527. |
[6] |
李林, 李晓东, 校瑞香, 申红艳. 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的异质性及其成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7): 1496-1505. |
[7] |
刘文斌, 陶建斌, 徐猛, 陈瑞卿, 郭洋.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多源数据融合的子像元冬油菜提取——以两湖平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5): 1079-1092. |
[8] |
段健, 徐勇, 孙晓一. 青藏高原粮食生产、消费及安全风险格局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673-688. |
[9] |
王浩, 罗格平, 王伟胜, PACHIKINKonstantin, 李耀明, 郑宏伟, 胡伟杰.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锡尔河中下游农田土壤水分反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717-2731. |
[10] |
贺敏, 宋立生, 王展鹏, 辜清, 王大菊, 郭博. 基于多源数据的干旱监测指数对比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7): 1257-1269. |
[11] |
孙从建, 李伟, 李新功, 张子宇, 陈若霞, 陈伟. 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时空分布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7): 1270-1282. |
[12] |
吕鑫, 王卷乐, 康海军, 韩雪华. 基于遥感估产的2006—2015年青海果洛与玉树地区草畜平衡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0): 1821-1832. |
[13] |
王晓学, 沈会涛, 林田苗, 景峰, 李叙勇, 孔凡利. 利用多信息源提高半干旱地区TM影像的森林类型制图精度:以北京西部山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7): 1217-1228. |
[14] |
王凤杰, 冯文兰, 扎西央宗, 牛晓俊, 刘志红, 王永前. 基于FY-3A/VIRR和TERRA/MODIS数据藏北干旱监测对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7): 1229-1239. |
[15] |
姜艳阳, 王文, 周正昊. MODIS MOD16蒸散发产品在中国流域的质量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3): 517-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