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庭筠, 罗邱戈, 张金萍, 程叶青. 基于扎根理论的琼北火山地区传统村落新业态发展探讨——以海口市美孝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079-2091. |
[2] |
耿甜伟, 陈海, 张行, 史琴琴, 刘迪. 基于GWR的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714-1727. |
[3] |
李可利, 张鑫. 基于ANFIS的陕西省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472-1483. |
[4] |
孙美平, 张海瑜, 巩宁刚, 闫露霞, 赵琳林. 基于TRMM降水订正数据的祁连山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3): 646-657. |
[5] |
张浩, 冯淑怡, 曲福田. 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6): 1002-1015. |
[6] |
齐雁冰, 王茵茵, 陈洋, 刘姣姣, 张亮亮. 基于遥感与随机森林算法的陕西省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6): 1074-1086. |
[7] |
赵安玖. 影像纹理窗口大小对山地阔叶林不同群落有效叶面积指数估测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5): 877-888. |
[8] |
张欣莹, 解建仓, 刘建林, 朱记伟, 姜仁贵. 基于熵权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2): 301-309. |
[9] |
任怡, 王义民, 畅建霞, 黄强. 陕西省水资源供求指数和综合干旱指数及其时空分布[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 137-151. |
[10] |
李婷, 刘康, 马力阳, 包玉斌, 吴磊. 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4): 583-595. |
[11] |
薛静静, 沈镭, 彭保发, 刘立涛, 刘建.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的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及优化——以陕西省和广东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0): 1686-1697. |
[12] |
赵安玖, 陈昆, 郭世刚. 基于不同空间插值模型的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叶面积指数估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4): 598-609. |
[13] |
周丹, 张勃, 任培贵, 张春玲, 杨尚武, 季定民.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4): 677-688. |
[14] |
吴琼, 聂秋生, 周荣卫, 徐卫民. 江西省山地风场风能资源储量及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9): 1605-1614. |
[15] |
谷晓坤, 范春晓, 柴铎, 张正峰. 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5): 745-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