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海兵, 张文忠, 余建辉. 可达性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作用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2): 257-268. |
[2] |
席建超, 刘孟浩. 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8): 1569-1580. |
[3] |
叶英聪, 匡丽花, 赵小敏, 谢文, 郭熙. 基于时间可达性的土地整治道路布局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6): 1064-1073. |
[4] |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余凤龙, 汤傅佳.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绩效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7): 1149-1163. |
[5] |
邓羽. 北京市土地出让价格的空间格局与竞租规律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2): 218-225. |
[6] |
潘竟虎, 李俊峰. 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 55-66. |
[7] |
靳诚, 黄震方, 徐菁. 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7): 1196-1208. |
[8] |
盖美, 胡杭爱, 柯丽娜. 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2): 185-198. |
[9] |
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徐敏. 转型期城市旅游业绩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化机理——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 148-160. |
[10] |
肖丽群, 陈伟, 吴群, 马素华. 未来10 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基于耕地质量等别的视角[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4): 565-576. |
[11] |
沈惊宏, 陆玉麒. 中国市域旅游综合吸引力指数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4): 661-673. |
[12] |
吴未, 路平山. 土地生态安全资源型关键地段识别——以长江三角洲无锡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1): 1860-1869. |
[13] |
王姣娥, 胡浩. 基于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可达性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1): 1951-1961. |
[14] |
虞虎, 陆林, 朱冬芳.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及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10): 1746-1757. |
[15] |
郭秀玲, 上官铁梁. 旅游影响区等级划分及旅游影响指标的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 122-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