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闯胜, 刘伟, 宋伟, 李寒. 差异化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思考[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384-394. |
[2] |
彭建, 吕丹娜, 董建权, 刘焱序, 刘前媛, 李冰. 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认知[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3-13. |
[3] |
王军, 应凌霄, 钟莉娜. 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26-36. |
[4] |
易行, 白彩全, 梁龙武, 赵子聪, 宋伟轩, 张妍. 国土生态修复研究的演进脉络与前沿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37-52. |
[5] |
黄海, 杨顺, 田尤, 谢忠胜. 汶川地震重灾区泥石流灾损土地利用及生态修复模式——以北川县都坝河小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106-118. |
[6] |
李杨帆, 向枝远, 杨奕, 王泉力, 李艺. 基于韧性理念的海岸带生态修复规划方法及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130-140. |
[7] |
韩博, 金晓斌, 项晓敏, 赵庆利, 林金煌, 洪长桥, 金志丰, 胡静, 周寅康. 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的江苏省长江沿线生态修复格局分析与对策[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141-161. |
[8] |
倪庆琳, 侯湖平, 丁忠义, 李艺博, 李金融.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204-216. |
[9] |
谢余初, 张素欣, 林冰, 赵银军, 胡宝清.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广西县域国土生态修复空间分区[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217-229. |
[10] |
隋皓辰, 马旭, 闫家国, 张树岩, 盖凌云, 刘泽正, 邱冬冬, 崔保山. 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中的种子产品制作过程及其有效性[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601-2614. |
[11] |
杨艳平, 罗福周, 王博俊. 基于朴门设计的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6): 1080-1091. |
[12] |
聂斌斌, 蔡强国, 张卓文, 李国强, 项宇. 基于GIS的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区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2): 235-242. |
[13] |
王昌海, 崔丽娟, 毛旭锋. 湿地退化的人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10): 1677-1687. |
[14] |
杨维鸽, 陈海, 杨明楠, 张波, 庞国伟. 基于多层次模型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4): 646-656. |
[15] |
沈彦俊, 宋献方, 肖捷颖, 陈建耀, 唐常源. 石家庄地区近70年来伴随经济发展的水文环境变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1): 5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