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09, Vol. 24 ›› Issue (11): 1994-2004.doi: 10.11849/zrzyxb.2009.11.014

• 资源评价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EMD的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的时空多尺度分析

李新旺1|王树涛1|门明新1|齐跃普1,2|许皞1   

  1. 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 071001;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 出版日期:2009-11-27 发布日期:2009-11-27

Analysis on the fluctuation of grain output in Hebei Province and its causes at multi-time and space of scale based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LI Xin-wang1,WANG Shu-tao1,MEN Ming-xin1,QI Yue-pu1,2,XU Hao1   

  • Online:2009-11-27 Published:2009-11-27

摘要: 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78年以来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时空多尺度的分析。从粮食产量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1978年以来河北省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粮食增长停滞,且有下降趋势。EMD分解结果表明:河北省粮食产量存在4年、6年及11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4、6年左右的周期波动为主;在对河北省4个国家二级生态类型区进行EMD分解时发现,Ⅵ1辽吉西蒙东南冀北山地区与Ⅱ2冀鲁豫低洼平原区是粮食产量4年左右周期波动的控制地区,而Ⅱ1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与Ⅱ2冀鲁豫低洼平原区,是河北省粮食产量6年左右周期波动的主要控制地区;在对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两个影响因子进行EMD分解时发现,粮食单产是粮食产量4年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同时粮食单产也是1978—1993年时段粮食产量6年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的波动叠加交互作用控制着1993—2005年时段粮食产量6年左右波动的变化。对两个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发现,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幅度近年来不断增加,这将给河北省的粮食供需关系带来巨大的压力。研究的时空分析结果为保证粮食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经验模态分解,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