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国志, 张景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文献综述及实践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525-540. |
[2] |
刘春腊, 徐美, 周克杨, 曾凡超, 刘子明. 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机制及典型途径——基于林业的案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5): 989-1002. |
[3] |
冯佰香, 李加林, 龚虹波, 何改丽, 黄日鹏, 李昌达. 基于恢复能力与影响周期的围海养殖工程生态损害特征及补偿标准——以象山县水湖涂名优水产养殖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745-758. |
[4] |
张凯旋, 范雯, 施佳颖. 上海郊野森林游憩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引导途径[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1): 2270-2280. |
[5] |
谷晓坤, 陶思远, 卢方方, 周小平. 大都市郊野乡村多功能评价及其空间布局——以上海89个郊野镇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1): 2281-2290. |
[6] |
权瑞松. 基于情景模拟的上海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及其水文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9): 1552-1562. |
[7] |
谷晓坤, 刘静, 代兵, 柴铎. 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317-1325. |
[8] |
马永喜, 王娟丽, 王晋. 基于生态环境产权界定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8): 1325-1336. |
[9] |
谢花林, 程玲娟. 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北衡水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2): 2012-2022. |
[10] |
成波, 李怀恩. 基于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2): 2055-2064. |
[11] |
郭宏伟, 徐海量, 凌红波. 塔里木河流域枯水年生态调水方式及生态补偿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0): 1705-1717. |
[12] |
肖建红, 王敏, 刘娟, 张然. 基于生态标签制度的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3): 402-412. |
[13] |
龚亚珍, 韩炜, Michael Bennett, 仇焕广.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湿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2): 241-251. |
[14] |
杨欣, 蔡银莺, 张孝宇, 张安录. 基于生态账户的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研究—以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2): 197-207. |
[15] |
陈东景. 基于CGE模型的海洋生态补偿与宏观经济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2): 1994-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