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金玲, 尹海伟, 仇是, 朱捷, 陈佳宇, 费凡, 孔繁花. 雨洪管理措施的水环境效应差异——基于Meta的中国案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71-782. |
[2] |
宁怡楠, 杨晓楠, 孙文义,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宋小燕.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56-269. |
[3] |
王赛男, 李建鸿, 蒲俊兵, 霍伟杰, 张陶, 黄思宇, 袁道先.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径流年际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759-770. |
[4] |
刘玉莲, 任国玉. 基于度-时法的哈尔滨冬季采暖强度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 139-148. |
[5] |
钟科元, 郑粉莉. 1960—2014年松花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2): 278-291. |
[6] |
王彦君, 王随继, 苏腾. 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2): 304-314. |
[7] |
陆志华, 夏自强, 于岚岚, 王景才. 1958—2009年松花江流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6): 990-1000. |
[8] |
周园园, 师长兴, 杜俊, 范小黎. 无定河流域1956—2009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5): 856-865. |
[9] |
李林, 时兴合, 申红艳, 戴升, 肖建设. 1960—2009年青海湖水位波动的气候成因探讨及其未来趋势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9): 1566-1574. |
[10] |
穆兴民, 宋小燕, 高鹏, 王飞, 王双银. 哈尔滨站径流、输沙的多时间尺度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 135-144. |
[11] |
涂新军, 陈晓宏. 基于变点识别的区域河川径流量特征值变异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1): 1930-1937. |
[12] |
张勃, 王海青, 张华.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莺落峡月径流模拟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2): 2169-2177. |
[13] |
杨莉, 刘宁, 戴明忠, 陆根法. 哈尔滨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5): 756-765. |
[14] |
戴仕宝, 杨世伦. 近50年来长江水资源特征变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4): 501-506. |
[15] |
魏晓华, 李文华, 周国逸, 刘世荣, 孙阁.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5): 761-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