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毕明丽, 谢高地, 姚翠友. 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改进及国际比较[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017-1029. |
[2] |
肖武, 张文凯, 吕雪娇, 王新静. 西部生态脆弱区矿山不同开采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以神府矿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68-81. |
[3] |
王淑新, 何红, 李双, 杜建括. 中国旅游足迹家族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424-436. |
[4] |
聂莹, 刘清杰, 孙素芬. 经济全球化能够有效抑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足迹吗?——来自动态门槛面板模型的经验证据[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301-311. |
[5] |
林永钦, 齐维孩, 祝琴.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338-347. |
[6] |
杨屹, 胡蝶. 生态脆弱区榆林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7): 1204-1217. |
[7] |
靳相木, 李陈. 土地承载力研究范式的变迁、分化及其综论[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3): 526-540. |
[8] |
杨屹, 梁砺波, 张景乾. 关中城市群生态足迹演变趋势及公平性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8): 1360-1373. |
[9] |
张珺, 任鸿瑞. 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盟草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7): 1125-1133. |
[10] |
吕鑫, 王卷乐, 康海军, 赵强, 韩雪华, 王玉洁. 基于MODIS NPP的2006—2015年三江源区产草量时空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1): 1857-1868. |
[11] |
靳相木, 柳乾坤. 自然资源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演进及其评论[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 163-176. |
[12] |
孙艳芝, 沈镭. 关于我国四大足迹理论研究变化的文献计量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9): 1463-1473. |
[13] |
位贺杰, 张艳芳, 董孝斌, 鲁纳川, 王雪超. 渭河流域植被WUE遥感估算及其时空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8): 1275-1288. |
[14] |
曹淑艳, 谢高地. 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文明程度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7): 1073-1085. |
[15] |
姜春,吴志峰,程炯,钱乐祥. 广东省土地覆盖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6): 961-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