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09, Vol. 24 ›› Issue (8): 1477-1487.doi: 10.11849/zrzyxb.2009.08.017

• 资源研究方法 •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南方红壤区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实证研究——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为例

唐晓川1,2|孙玉军1|王绍强2|杨风亭2   

  1.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 出版日期:2009-08-21 发布日期:2009-08-21

A empirical study on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CDM Project in South China’s red soil area—A case study of the Qinanyanzhou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

TANG Xiao-chuan1,2,SUN Yu-jun1,WANG Shao-qiang2,YANG Feng-ting2   

  • Online:2009-08-21 Published:2009-08-21

摘要: 基于千烟洲站1984年以来人工林长期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观测数据,结合目前市场交易的碳汇价格,推算所得经济效益;进而根据造林成本估算,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辨识该地区的林业碳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984~2004年间千烟洲站人工林(生态林和经济林)固碳总量约15994.28tC,年均固碳量799.71tC。同时,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过去20年经济林收益393.11×104美元,碳汇收益127.07×104美元。在该地区实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不仅可通过碳汇获得经济收益,还可通过种植的经济林获得农产品提供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植树造林活动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我国南方红壤区实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实例研究中对CDM造林再造林项目的监测方法学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关键词: 清洁发展机制, 林业碳汇, 千烟洲, 实证研究, 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