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源, 张小林, 李红波, 胡晓亮, 王亚华. 基于位置大数据的村域尺度多功能性评价——以苏州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674-687. |
[2] |
马恩朴, 蔡建明, 林静, 廖柳文, 郭华, 韩燕. 近30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的格局特征与水环境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52-770. |
[3] |
邓金玲, 尹海伟, 仇是, 朱捷, 陈佳宇, 费凡, 孔繁花. 雨洪管理措施的水环境效应差异——基于Meta的中国案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71-782. |
[4] |
宁怡楠, 杨晓楠, 孙文义,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宋小燕.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56-269. |
[5] |
吴立钰, 张璇, 李冲, 郝芳华.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逊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744-1756. |
[6] |
黄蓉, 张建梅, 林依雪, 卜添荟, 王鑫, 薛紫月, 李艳忠, 马燮铫, 于志国, 白鹏. 新安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归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8): 1771-1781. |
[7] |
王楠, 游庆龙, 刘菊菊. 1979-2014年中国地面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7): 1531-1542. |
[8] |
陆荣杰, 王莺, 吴家森, 姜培坤. 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氮流失年动态规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296-1305. |
[9] |
王赛男, 李建鸿, 蒲俊兵, 霍伟杰, 张陶, 黄思宇, 袁道先.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径流年际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759-770. |
[10] |
梁鑫源, 李阳兵. 三峡库区“耕—果”转换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启示——以草堂溪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385-399. |
[11] |
张冉, 王义民, 畅建霞, 黎云云. 基于水资源分区的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274-287. |
[12] |
田义超, 王世杰, 白晓永,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黄鹄, 梁铭忠, 周国清, 劳燕玲. 桐梓河流域输沙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701-2716. |
[13] |
魏子谦, 徐增让, 毛世平. 西藏自治区生态空间的分类与范围及人类活动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0): 2163-2174. |
[14] |
李华贞, 张强, 顾西辉, 史培军. 降水与农业种植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402-1415. |
[15] |
袁瑞强, 张文新, 王鹏, 王仕琴. 引黄调水对汾河受水区水环境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416-1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