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峻恺, 徐建刚. 基于神经网络综合建模的区域城市群发展脆弱性评价——以滇中城市群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2875-2887. |
[2] |
张欣莹, 解建仓, 刘建林, 朱记伟, 姜仁贵. 基于熵权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2): 301-309. |
[3] |
王媛, 程曦, 殷培红, 张雪花. 影响中国碳排放绩效的区域特征研究——基于熵值法的聚类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7): 1106-1116. |
[4] |
沈惊宏, 余兆旺, 周葆华, 石张宇. 区域温泉旅游开发适宜性分析及其对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2): 2127-2139. |
[5] |
方叶林, 黄震方, 张宏, 彭倩, 陆玮婷. 省域旅游发展的错位现象及旅游资源相对效率评价——以中国大陆31省市区2000—2009年面板数据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0): 1754-1764. |
[6] |
王千, 金晓斌, 周寅康. 粮食主产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能值空间差异与态势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 62-73. |
[7] |
刘伟, 鞠美庭, 楚春礼, 邵超峰, 田文鑫. 区域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与能流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8): 1435-1445. |
[8] |
刘伟, 鞠美庭, 楚春礼, 邵超峰, 田文鑫. 区域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与能流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8): 1435-1445. |
[9] |
徐慧, 黄贤金, 赵荣钦, 高珊. 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系统能值分析及高效持续利用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2): 247-257. |
[10] |
王继军, 李慧, 苏鑫, 杜娜. 基于农户层次的陕北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1): 1887-1896. |
[11] |
闫军印, 赵国杰.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及其模拟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8): 1334-1342. |
[12] |
张颖, 单永娟, 韩雪梅. 北京经济系统物质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其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3): 514-522. |
[13] |
仇方道, 佟连军, 李博. 煤炭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物质输入与输出及影响因素——以阜新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 115-122. |
[14] |
王明全, 王金达, 刘景双. 不同资源环境梯度下吉林西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4): 507-515. |
[15] |
吕晓芳, 王仰麟, 张镱锂, 申元村.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农业功能区划及模式探析——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2): 177-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