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梦婵, 叶有华, 张原, 陈龙, 张燚. 深圳市综合水质指数研究及其在水资源资产评估上的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7): 1129-1138. |
[2] |
彭秋志, 唐铃, 陈杰, 吴亚玲, 陈相泽. 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2): 2200-2212. |
[3] |
冯秀绒, 卜崇峰, 郝红科, 杨延征, 张广军. 基于光谱分析的生物结皮提取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6): 1024-1034. |
[4] |
沈恬, 李璐, 陈远生, 窦闻. 基于IKONOS影像的城市住宅区中水回用空间分布估算[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2): 344-354. |
[5] |
赵军凯, 李九发, 戴志军, 闫虹. 枯水年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作用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9): 1613-1627. |
[6] |
郑江坤,魏天兴,朱金兆,赵 健,陈致富,朱文德,大林直. 黄土丘陵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流域生态效益对比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6): 990-1000. |
[7] |
郑华玉,沈镭.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发展中的城市深圳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6): 1009-1021. |
[8] |
李文楷, 李天宏, 钱征寒.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3): 440-446. |
[9] |
张林波, 李伟涛, 王维, 熊严军. 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1): 69-78. |
[10] |
王红瑞, 董艳艳, 王军红, 彭晓明, 韩鲁杰. 黄河河口地区生态供水效益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6): 924-935. |
[11] |
李文华, 李芬, 李世东, 刘某承.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5): 677-688. |
[12] |
李建平, 张柏, 张树清. 吉林省西部草地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6): 830-835. |
[13] |
谭荣, 曲福田. 补贴对林业生产及森林生态效益影响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定量分析模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4): 605-612. |
[14] |
王礼先, 张志强. 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5): 439-444. |
[15] |
陈浮, 陈刚, 包浩生, 彭补拙.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3): 204-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