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涛, 方宏, 韦玉春, 胡祺, 徐晗泽宇. 顾及空间自相关性的高分遥感影像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检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963-976. |
[2] |
梁建飞, 陈松林. 环境约束下的福建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2862-2874. |
[3] |
韩博, 金晓斌, 孙瑞, 项晓敏, 刘晶, 曹帅, 周寅康. 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718-731. |
[4] |
纪学朋, 黄贤金, 陈逸, 王丹阳, 宋娅娅. 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3): 451-463. |
[5] |
左文进, 胡勋锋, 李登峰. 基于破产模型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方法——以湖北省枣阳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3): 501-509. |
[6] |
李怡, 刘正佳, 李裕瑞. 边境贫困县建设用地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以广西龙州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291-1303. |
[7] |
林丽群, 李娜, 李国煜, 伍世代, 王强, 林蕙灵, 董政, 黄玉娟.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6): 1018-1028. |
[8] |
彭秋志, 唐铃, 陈杰, 吴亚玲, 陈相泽. 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2): 2200-2212. |
[9] |
刘继来, 刘彦随, 李裕瑞, 胡银根. 2007—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时空耦合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1): 1861-1871. |
[10] |
杜建平, 邵景安, 周春蓉, 孙静. 基于生态适宜度和三角模型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决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1): 1872-1885. |
[11] |
许凤娇, 吕晓, 陈昌玲. 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时空格局[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9): 1554-1567. |
[12] |
方创琳, 李广东, 张蔷.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态势与调控[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3): 363-376. |
[13] |
杨子生.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 64-76. |
[14] |
高永年, 鲍桂叶, 王静, 严长清, 金志丰, 杨兴典, 黄琪. 江苏沿海地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能力及匹配性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 1278-1288. |
[15] |
叶高斌, 苏伟忠, 陈维肖. 太湖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高程特征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6): 938-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