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从建, 郑振婧, 李新功, 孙九林. 黄土塬面保护区潜在蒸发量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环流因子关系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857-868. |
[2] |
张涛, 方宏, 韦玉春, 胡祺, 徐晗泽宇. 顾及空间自相关性的高分遥感影像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检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963-976. |
[3] |
赵文祯, 韩增林, 闫晓露, 钟敬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多情景权衡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大连市瓦房店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3): 546-562. |
[4] |
王大伟, 白军红, 赵庆庆, 卢琼琼, 张树岩. 黄河三角洲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盐分的剖面分异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2): 438-448. |
[5] |
梁建飞, 陈松林. 环境约束下的福建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2862-2874. |
[6] |
李龙, 吴大放, 刘艳艳, 滕丽, 吴志峰, 冯兆华. 生态文明视角下喀斯特地区“双评价”研究——以生态敏感区宁远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0): 2385-2400. |
[7] |
王军, 应凌霄, 钟莉娜. 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26-36. |
[8] |
龙亮军. 综合福利视角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国际比较[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259-1272. |
[9] |
杨喆, 吴健.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本及其区域分布[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839-852. |
[10] |
纪学朋, 黄贤金, 陈逸, 王丹阳, 宋娅娅. 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3): 451-463. |
[11] |
左文进, 胡勋锋, 李登峰. 基于破产模型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方法——以湖北省枣阳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3): 501-509. |
[12] |
李怡, 刘正佳, 李裕瑞. 边境贫困县建设用地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以广西龙州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291-1303. |
[13] |
林丽群, 李娜, 李国煜, 伍世代, 王强, 林蕙灵, 董政, 黄玉娟.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6): 1018-1028. |
[14] |
韦惠兰, 周夏伟. 沙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标准的估算——最小数据方法在甘肃省民勤县的运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4): 600-608. |
[15] |
李霞, 杜世勋, 桑满杰, 郭新亚.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及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2): 208-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