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自国, 赵凤娟, 夏江宝, 王月海. 地下水矿化度对黄河三角洲柽柳光合及耗水特征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588-2600. |
[2] |
任冉冉, 夏江宝, 张淑勇, 赵自国, 赵西梅. 黄河三角洲柽柳光合作用及树干液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615-2628. |
[3] |
林晗, 陈辉, 吴承祯, 洪滔, 陈灿, 陈建忠, 刘剑斌, 肖应忠. 福建千年桐种源叶片δ13C与环境及叶碳氮含量的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8): 1328-1336. |
[4] |
张凤云, 张恩和. 保护性耕作对黑河流域农田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2): 234-243. |
[5] |
黄海霞, 韩国君, 陈年来, 黄得志, 张正, 张凯. 荒漠绿洲调亏灌溉条件下辣椒耗水规律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5): 747-756. |
[6] |
陈年来, 孙小妹, 张玉鑫, 张涛, 高世铭. 土壤水分和氮素水平对春小麦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 74-81. |
[7] |
刘沛松, 贾志宽, 李军, 王俊鹏, 李永平, 刘世新. 宁南旱区紫花苜蓿土壤干层水分特征及时空动态[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4): 663-673. |
[8] |
万素梅, 贾志宽, 王勇, 韩清芳.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3): 383-390. |
[9] |
黄高宝, 秦舒浩. 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田蒸散特征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5): 793-799. |
[10] |
李晓娜, 武菊英, 腾文军, 刘洪禄, 吴文勇. 再生水灌溉对苜蓿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2): 198-203. |
[11] |
闫巍, 张宪洲, 石培礼, 杨振林, 何永涛, 徐玲玲.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5): 756-767. |
[12] |
赵姚阳, 刘文兆, 濮励杰.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1): 85-91. |
[13] |
霍治国, 李世奎, 安顺清, 薛昌颖, 朱自玺, 吴乃元. 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机制及在华北冬麦区的示范应用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5): 556-563. |
[14] |
刘文兆. 作物生产、水分消耗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动态联系[J].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13(1): 23-27. |
[15] |
韩湘玲, 刘巽浩, 孔扬庄. 黄淮海平原水浇地、旱地不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J]. 自然资源学报, 1987, 2(1): 5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