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帅, 张勃, 马彬, 候启, 何航. 基于格点数据的中国1961—2016年≥5 ℃、≥10 ℃有效积温时空演变[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216-1227. |
[2] |
马尚谦, 张勃, 杨文义, 杨梅, 魏堃, 李帅, 何航, 候启, 魏怀东. 1960-2015年淮河流域异常初、终霜日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359-373. |
[3] |
柳媛普, 王素萍, 王劲松, 王芝兰. 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2): 325-336. |
[4] |
刘永婷, 徐光来, 尹周祥, 胡晨琦, 王原, 廖富强. 全球变化背景下安徽近55 a气温时空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4): 680-691. |
[5] |
王培娟, 韩丽娟, 周广胜, 梁宏. 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布局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 1343-1355. |
[6] |
梁宏, 王培娟, 章建成, 李祎君. 1960—2011 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3): 466-479. |
[7] |
张立波, 娄伟平. 气候变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8): 1361-1372. |
[8] |
靳英华, 周道玮.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生长季水热变化及其种植策略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9): 1460-1470. |
[9] |
王鹤龄, 王润元, 张强, 刘德祥, 蒲金涌. 甘肃省作物布局演变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3): 413-421. |
[10] |
姚小英, 李晓薇, 王禹锡, 王宁珍. 西北干旱区旱地玉米叶面积指数与气象因子及生物量的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1): 1881-1889. |
[11] |
唐为安, 田红, 陈晓艺, 温华洋, 丁霞, 徐光清.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 66-78. |
[12] |
陈豫英,陈 楠,马金仁,陈晓娟. 近48 a宁夏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的 成因初步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6): 939-951. |
[13] |
李飞, 王春, 赵军, 郑佳佳.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积温空间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5): 778-784. |
[14] |
蔡福, 张玉书, 陈鹏狮, 张淑杰, 纪瑞鹏, 米娜, 赵先丽. 近50年辽宁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9): 1635-1646. |
[15] |
刘勤, 严昌荣, 何文清, 杜建涛, 杨捷. 黄河流域近40a积温动态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 147-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