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端, 闫慧敏, 池泓, 耿晓蒙, 邵奇慧. 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845-856. |
[2] |
刘文斌, 陶建斌, 徐猛, 陈瑞卿, 郭洋.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多源数据融合的子像元冬油菜提取——以两湖平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5): 1079-1092. |
[3] |
高庆, 艾里西尔·库尔班, 肖昊. 塔里木河下游区域植被时空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3): 624-632. |
[4] |
李霞, 杜世勋, 桑满杰, 郭新亚.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及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2): 208-218. |
[5] |
刘梦云, 吴健利, 刘丽雯, 虞亚楠. 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9): 1564-1576. |
[6] |
杨国敏, 王力. 黑岱沟露天矿区排土场2种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及利用策略[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3): 477-487. |
[7] |
缪建群, 杨文亭, 杨滨娟, 马艳芹, 黄国勤. 崇义客家梯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1): 1817-1831. |
[8] |
石广明, 王金南, 董战峰, 张永亮. 跨界流域污染防治:基于合作博弈的视角[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4): 549-559. |
[9] |
袁瑞强, 龙西亭, 王鹏, 宋献方. 山西省降水量时空变化及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4): 651-663. |
[10] |
林飞燕, 吴宜进, 王绍强, 周蕾, 杨风亭, 石浩, 蔡锦涛. 秸秆还田对江西农田土壤固碳影响的模拟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6): 981-993. |
[11] |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水文频率线型选择与综合过程中贝叶斯因子求解新方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4): 687-695. |
[12] |
闫业超, 岳书平, 张树文. 降雨资料时间序列长度对降雨侵蚀力平均值置信度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2): 321-327. |
[13] |
陈鲜妮, 岳西杰, 葛玺祖, 王旭东. 长期秸秆还田对塿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 25-32. |
[14] |
同小娟, 李俊, 于强. 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8): 1393-1401. |
[15] |
廖玉静, 宋长春, 郭跃东, 王丽, 王丽丽. 基于PRA方法的社区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退耕政策的认知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6): 1041-1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