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宇恩, 孟繁健, 王云, 李丽芬, 李华, 谢文翔. 农业生物质炭固碳潜力及经济效益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2): 2115-2124. |
[2] |
杨海龙, 封志明, 吕耀. 木薯燃料乙醇的碳效应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5): 732-744. |
[3] |
蔡亚庆, 仇焕广, 徐志刚. 中国各区域秸秆资源可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0): 1637-1646. |
[4] |
陈瑜琦, 李秀彬, 盛燕, 张雯. 发展生物能源引发的土地利用问题[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9): 1496-1505. |
[5] |
徐向阳. 能源供应安全视角下中印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比较[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0): 1806-1812. |
[6] |
王芳, 卓莉, 陈健飞, 夏丽华, 冯艳芬, 周涛. 宜能边际土地开发潜力熵权模糊综合评价——以广东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9): 1520-1531. |
[7] |
吴燕红, 曹斌, 高芳, 夏建新. 滇西北农村生活能源使用现状及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兰坪县和香格里拉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781-789. |
[8] |
徐增让, 成升魁, 闵庆文, 邹秀萍. 西藏生物质能开发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2): 243-250. |
[9] |
刘刚, 沈镭.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1): 9-19. |
[10] |
王芳, 黎夏. 农作物生物质能的遥感估算——以广东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6): 870-878. |
[11] |
刘亮, 朱明, 朱太平. 芒荻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6): 562-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