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09, Vol. 24 ›› Issue (5): 799-808.doi: 10.11849/zrzyxb.2009.05.006
翁毅1,3|张灵2,3|周永章4
出版日期:
2009-05-22
发布日期:
2009-05-22
WENG Yi1,3,ZHANG Ling2,3,ZHOU Yong-zhang4
Online:
2009-05-22
Published:
2009-05-22
摘要: 以广州环城高速包括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66、1979、1988、1999、2002、2005年中心城区地图数据和GIS技术,研究人工廊道效应与城市建成区景观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人工廊道与建成区景观在数量上呈二次曲线关系;②人工廊道与建成区景观的变化具有非同步性和一致性;③人工廊道效应明显影响着建成区景观的梯度分异,且常常呈定向扩展。
翁毅, 张灵, 周永章. 人工廊道效应与城市建成区景观演变的关系——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5): 799-808.
WENG Yi, ZHANG Ling, ZHOU Yong-zhang. The relationship of corridors effect and the constructed region landscape —A case study of the central area of Guangzhou[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9, 24(5): 799-808.
[1] | 赵雪, 黄庆旭, 何春阳. 城市扩展过程对湿地影响的情景模拟研究——以河北怀来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9): 1469-1481. |
[2] | 刘海龙, 石培基. 绿洲型城市空间扩展的模拟及多情景预测——以酒泉、嘉峪关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2): 2075-2088. |
[3] | 孙泽祥, 刘志锋, 何春阳, 邬建国. 中国北方干燥地城市扩展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市群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0): 1691-1704. |
[4] | 陈康林, 龚建周, 刘彦随, 陈晓越. 近35 a来广州城市绿色空间及破碎化时空分异[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7): 1100-1113. |
[5] | 王海鹰, 秦奋, 张新长. 广州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冲突与生态安全隐患情景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 1304-1318. |
[6] | 王枫, 董玉祥. 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广州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0): 1698-1713. |
[7] | 李松, 罗绪强. 基于RS的多数据源的700 多年来贵阳城市扩展时空特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0): 1734-1745. |
[8] | 李鹏, 封志明, 姜鲁光, 刘影, 胡久伟, 朱建平. 鄱阳湖天然湖面遥感监测及其与水位关系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9): 1556-1568. |
[9] | 肖建红, 于庆东, 张运磊, 刘娟, 管建世. 基于CVM的旅游相关资源价值评估总体范围扩展方法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9): 1623-1636. |
[10] | 李升发, 董玉祥. 广州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层模式及其演变过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6): 1019-1029. |
[11] | 关兴良, 方创琳, 周敏, 武红. 武汉城市群城镇用地空间扩展时空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9): 1447-1459. |
[12] | 张金前, 邓南荣, 韦素琼, 陈健飞.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城市空间扩展对比研究——以福州和台北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2): 177-186. |
[13] | 王海鹰, 张新长, 康停军, 赵元. 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及其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4): 703-714. |
[14] | 程 江,杨 凯,刘兰岚,李 博. 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降雨 径流的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6): 914-925. |
[15] | 董雯, 杜宏茹, 周艳时. 乌昌地区资源型产业的集聚特征及其城市化效应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4): 657-6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