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09, Vol. 24 ›› Issue (4): 577-584.doi: 10.11849/zrzyxb.2009.04.003
潘竟虎1,2
收稿日期:
2008-08-28
修回日期:
2008-12-08
出版日期:
2009-04-20
发布日期:
2009-04-20
PAN Jing-hu1,2
Received:
2008-08-28
Revised:
2008-12-08
Online:
2009-04-20
Published:
2009-04-20
摘要: 基于遥感融合影像和GIS技术,借助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土壤侵蚀量,采用情景分析法,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清水沟流域实施不同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草)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显著,相对而言,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强于工程措施,不同退耕还林(草)方案对流域总体土壤侵蚀影响差异较大。组合情景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部分组合情景的土壤侵蚀甚至可低于土壤侵蚀背景值。
潘竟虎.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情景模拟——以静宁县清水沟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4): 577-584.
PAN Jing-hu. Scenario simulation of soil erosion in small watershed of loess hilly-gully region—A case study of Qingshuigou Watershed of Gansu Province[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9, 24(4): 577-584.
[1] | 汪言在, 董一帆, 苏正安. 基于土地利用与植被恢复情景的土壤侵蚀演变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69-1380. |
[2] | 刘迪, 陈海, 史琴琴, 张行, 耿甜伟.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风险时空动态及其风险分区—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9): 2012-2025. |
[3] | 陆荣杰, 王莺, 吴家森, 姜培坤. 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氮流失年动态规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296-1305. |
[4] | 赵志博, 赵领娣, 王亚薇, 袁田. 不同情景模式下雄安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水潜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629-2642. |
[5] | 刘婷, 邵景安.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强度模拟[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4): 669-683. |
[6] | 钟科元, 郑粉莉. 1960—2014年松花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2): 278-291. |
[7] | 周夏飞, 朱文泉, 马国霞, 张东海, 郑周涛. 江西省赣州市稀土矿开采导致的水土保持价值损失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6): 982-993. |
[8] | 李婷, 刘康, 马力阳, 包玉斌, 吴磊. 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4): 583-595. |
[9] | 李俊, 董锁成, 李宇, 李泽红, 王隽妮. 宁蒙沿黄地带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与情景模拟[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9): 1472-1485. |
[10] | 罗娅, 杨胜天, 周秋文, 陈珂, 王志伟.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的尺度适应性[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9): 1511-1522. |
[11] | 张莉, 苗连朋, 温仲明. 基于MMF模型估算植被与降雨变化对水沙的影响——以延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3): 446-458. |
[12] | 尹秋龙, 焦菊英, 寇萌. 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3): 459-469. |
[13] | 乔治, 徐新良. 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因子识别[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8): 1349-1361. |
[14] | 李天宏, 郑丽娜. 基于RUSLE模型的延河流域2001-2010年土壤侵蚀动态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7): 1164-1175. |
[15] | 王文娟, 张树文, 方海燕. 东北典型黑土区坡沟侵蚀耦合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2): 2113-2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