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玉峰, 罗专溪, 于亚军, 陈迎辉, 张树刚, 张清华. 京津冀西北典型区域地下水位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01-1313. |
[2] |
张清华, 赵玉峰, 唐家良, 陆文, 罗专溪. 京津冀西北典型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补给源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14-1325. |
[3] |
廖伟华, 聂鑫, 蒋卫国. 基于序列模式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160-1171. |
[4] |
卢龙辉, 陈福军, 许月卿, 黄安, 黄玲. 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转型”及其空间格局[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3): 532-545. |
[5] |
杨静涵, 刘梦云, 张杰, 张萌萌, 曹润珊, 曹馨悦.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3): 743-754. |
[6] |
雷义珍, 曹生奎, 曹广超, 杨羽帆, 兰垚, 季雨桐, 李华非. 青海湖沙柳河流域不同时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0): 2528-2538. |
[7] |
李文博, 吕振刚, 黄选瑞, 张志东.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及其空间分布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7): 1365-1375. |
[8] |
臧玉珠, 刘彦随, 杨园园. 山区县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以井冈山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7): 1391-1404. |
[9] |
于元赫, 李子君, 林锦阔, 刘金玉, 王硕. 沂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图谱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5): 975-988. |
[10] |
龚亚珍, 关宝珠, 代喆, 张惠. 基于外部效应分析机井密度对地下水位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3): 633-645. |
[11] |
罗娅, 熊康宁, 李永垚, 盈斌, 韦清章. 石漠化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安全性评价——以花江、红枫湖、鸭池石漠化治理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3): 600-612. |
[12] |
张冉, 王义民, 畅建霞, 黎云云. 基于水资源分区的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274-287. |
[13] |
赵自国, 赵凤娟, 夏江宝, 王月海. 地下水矿化度对黄河三角洲柽柳光合及耗水特征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588-2600. |
[14] |
任冉冉, 夏江宝, 张淑勇, 赵自国, 赵西梅. 黄河三角洲柽柳光合作用及树干液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615-2628. |
[15] |
罗文哲, 蒋艳灵, 王秀峰, 刘华先, 陈远生.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分析——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1): 2469-2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