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09, Vol. 24 ›› Issue (2): 360-368.doi: 10.11849/zrzyxb.2009.02.022
• 专题论坛 • 上一篇
苑晶晶1,2|袁国富1|罗毅1|孙晓敏1|张娜1,2
收稿日期:
2008-01-04
修回日期:
2008-07-11
出版日期:
2009-02-25
发布日期:
2009-02-25
YUAN Jing-jing1,2,YUAN Guo-fu1,LUO Yi1,SUN Xiao-min1,ZHANG Na1,2
Received:
2008-01-04
Revised:
2008-07-11
Online:
2009-02-25
Published:
2009-02-25
摘要: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地下水埋深通常较浅,冬小麦生长季存在对地下水的利用,论文应用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冬小麦对地下水的利用特征。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开展实验,通过分析不同灌溉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和植物茎水δ18O值之间的关系,应用同位素线性混合模型估算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水的18O信息能很好地揭示冬小麦对不同层次土壤水的利用特征,雨养处理,40%田间持水量处理和现行灌溉制度处理下冬小麦在返青后对地下水的利用分别占其总耗水量的28%,22%和4%左右。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灌溉有利于促进作物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稳定利用,而现行的大田灌溉方式则抑制了作物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
苑晶晶, 袁国富, 罗毅, 孙晓敏, 张娜. 利用δ18O信息分析冬小麦对浅埋深地下水的利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2): 360-368.
YUAN Jing-jing, YUAN Guo-fu, LUO Yi, SUN Xiao-min, ZHANG Na.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use of winter wheat using H218O signatures: A preliminary study[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9, 24(2): 360-368.
[1] | 雷义珍, 曹生奎, 曹广超, 杨羽帆, 兰垚, 季雨桐, 李华非. 青海湖沙柳河流域不同时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0): 2528-2538. |
[2] | 李亚男, 秦耀辰, 谢志祥, 宁晓菊, 张丽君. 中国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1): 1926-1939. |
[3] | 王学春, 李军, 王红妮, 郝明德. 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对降水和气温变化响应的模拟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8): 1398-1410. |
[4] | 谢花林, 程玲娟. 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北衡水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2): 2012-2022. |
[5] | 霍高鹏, 赵西宁, 高晓东, 王绍飞, 潘燕辉. 黄土丘陵区枣农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利用与竞争[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2): 2043-2054. |
[6] | 陈超, 庞艳梅, 张玉芳, 陈东东. 四川冬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 127-136. |
[7] | 吴华武, 李小雁, 赵国琴, 李广泳, 李舟, 李柳. 青海湖流域降水和河水中δ18O和δD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9): 1552-1564. |
[8] | 王迪, 周清波, 陈仲新, 刘佳. 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单元尺寸优化设计[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7): 1232-1242. |
[9] | 王鹏, 宋献方, 袁瑞强, 韩冬梅, 张应华, 张兵.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华北农田夏玉米耗水规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3): 481-491. |
[10] | 陈鹏飞, 于延春, 杨飞, 熊伟, 欧阳竹, 王吉顺, 王卷乐. 气候变化对鲁西北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2): 211-219. |
[11] | 陈博, 欧阳竹, 程维新, 刘丽平. 近50a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耗水规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7): 1186-1199. |
[12] | 王培娟, 张佳华, 谢东辉, 韩丽娟. 1961—2010年我国冬小麦可种植区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2): 215-224. |
[13] | 董勤各, 冯浩, 杜健. 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 33-40. |
[14] | 唐为安, 田红, 陈晓艺, 温华洋, 丁霞, 徐光清.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 66-78. |
[15] | 王涛, 吕昌河, 于伯华. 基于WOFOS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3): 475-4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