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捷, 苏杰, 尹海伟, 孔繁花. 基于源地综合识别与多尺度嵌套的徐州生态网络构建[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 1986-2001. |
[2] |
张宇硕, 吴殿廷, 吕晓.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空间尺度视角的研究综述[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172-1189. |
[3] |
董禹麟, 于皓, 王宗明, 李明玉. 1990-2015年朝鲜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288-300. |
[4] |
宁立新, 周云凯, 白秀玲, 徐珊珊, 张启斌, 李培君. 鄱阳湖区景观格局季相变化及其优化调控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3): 439-453. |
[5] |
朱士华, 艳燕, 胡云锋, 张弛. 干旱区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7): 1086-1099. |
[6] |
周玉玺, 葛颜祥, 周霞. 我国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时空尺度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 65-77. |
[7] |
张志霞, 许明祥, 师晨迪, 邱宇洁. 黄土丘陵区不同地貌单元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7): 1173-1184. |
[8] |
王正兴, 王亚琴. 遥感数据时间分辨率对土地覆盖变化监测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2): 2153-2165. |
[9] |
李鑫, 欧名豪, 马贤磊. 基于景观指数的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研究——以扬州市里下河区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0): 1758-1767. |
[10] |
王介勇, 刘彦随. 三亚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8): 1458-1466. |
[11] |
赵建军, 张洪岩, 乔志和, 张正祥, 侯光雷.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向海湿地土地覆被变化动态模拟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2): 2178-2186. |
[12] |
闵捷, 张安录, 吴中元, 蔡为民. 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808-820. |
[13] |
张国坤, 邓伟, 吕宪国, 宋开山, 李恒达, 张洪岩. 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2): 204-210. |
[14] |
邱炳文. 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尺度效应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1): 70-78. |
[15] |
汪小钦, 王钦敏, 刘高焕, 励惠国.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区域分异[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2): 165-171,33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