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庭筠, 罗邱戈, 张金萍, 程叶青. 基于扎根理论的琼北火山地区传统村落新业态发展探讨——以海口市美孝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079-2091. |
[2] |
孙美平, 张海瑜, 巩宁刚, 闫露霞, 赵琳林. 基于TRMM降水订正数据的祁连山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3): 646-657. |
[3] |
赵安玖. 影像纹理窗口大小对山地阔叶林不同群落有效叶面积指数估测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5): 877-888. |
[4] |
李婷, 刘康, 马力阳, 包玉斌, 吴磊. 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4): 583-595. |
[5] |
赵安玖, 陈昆, 郭世刚. 基于不同空间插值模型的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叶面积指数估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4): 598-609. |
[6] |
吴琼, 聂秋生, 周荣卫, 徐卫民. 江西省山地风场风能资源储量及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9): 1605-1614. |
[7] |
谷晓坤, 范春晓, 柴铎, 张正峰. 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5): 745-753. |
[8] |
马士彬, 张勇荣, 安裕伦. 山区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空间分布特征——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3): 489-496. |
[9] |
崔步礼, 李小雁, 姜广辉, 张思毅, 黄央奎. 基于DEM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5): 871-880. |
[10] |
王智, 师庆三, 王涛, 师庆东, 常顺利, 张履冰. 1982—2006年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植被覆盖变化时空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4): 609-618. |
[11] |
王成超, 杨玉盛. 基于农户生计演化的山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2): 344-352. |
[12] |
温煜华, 王乃昂, 朱锡芬, 张华安, 李百祥, 王 莹. 甘肃武山地热田水化学与地热水起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7): 1186-1193. |
[13] |
袁淑杰, 谷晓平, 缪启龙, 邱新法, 康为民, 王福增. 基于DEM的复杂地形下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研究——以贵州高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5): 859-867. |
[14] |
孙娴, 王娟敏, 姜创业, 程路. 陕西省山地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4): 625-635. |
[15] |
程进, 陆林, 晋秀龙, 黄剑锋. 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 162-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