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才钰, 许有鹏, 刘鹏飞, 王强, 王杰. 东部湿润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的土壤水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490-500. |
[2] |
陈凡, 郭剑, 栗欣如, 李建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513-524. |
[3] |
刘合林, 聂晶鑫. 2006—2018年中国省级以上开发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229-2240. |
[4] |
王晓艺, 苏正安, 马菁, 杨鸿琨, 何周窈, 周涛. 河北坝上与坝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60-1368. |
[5] |
汪言在, 董一帆, 苏正安. 基于土地利用与植被恢复情景的土壤侵蚀演变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69-1380. |
[6] |
仲佳, 于慧, 刘邵权. 张家口市排污工业点源空间分布格局[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402-1415. |
[7] |
谢蓉蓉, 吴如林, 唐晨, 赖月婷, 龚开晟, 李家兵. 互花米草入侵对河口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238-1249. |
[8] |
马维伟, 孙文颖. 尕海湿地植被退化过程中有机碳及相关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250-1260. |
[9] |
杨静涵, 刘梦云, 张杰, 张萌萌, 曹润珊, 曹馨悦.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3): 743-754. |
[10] |
陈卓鑫, 王文龙, 郭明明, 王天超, 郭文召, 王文鑫, 康宏亮, 杨波, 赵满. 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2): 387-398. |
[11] |
王大伟, 白军红, 赵庆庆, 卢琼琼, 张树岩. 黄河三角洲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盐分的剖面分异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2): 438-448. |
[12] |
李冬雪, 李雨芩, 张珂豪, 马旭, 张树岩, 刘伟华, 车纯广, 崔保山. 黄河口典型潮沟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规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2): 460-471. |
[13] |
关亚楠, 白军红, 王伟, 王大伟, 尹硕. 黄河三角洲不同淹水条件下芦苇和盐地碱蓬凋落物的分解与重金属归还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2): 472-479. |
[14] |
方叶林, 黄震方, 李经龙, 王芳. 中国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及其产业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273-1284. |
[15] |
陆荣杰, 王莺, 吴家森, 姜培坤. 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氮流失年动态规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296-1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