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09, Vol. 24 ›› Issue (2): 192-199.doi: 10.11849/zrzyxb.2009.02.002

• 资源利用与管理 •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黄忠华1,2|吴次芳1|杜雪君1   

  1. 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 310029;2.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杭州 310023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9-02-25 发布日期:2009-02-25

Empirical study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China

HUANG Zhong-hua1,2,WU Ci-fang1,DU Xue-jun1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9-02-25 Published:2009-02-25

摘要: 论文利用1978~2007年我国耕地、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存在单向因果关系;②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存在失衡关系,41%的非均衡波动将在下一期被修正;③在长期,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5和-0.03,在短期,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和-0.01。结论为:协调耕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在长期应减少城镇化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的依赖,在短期应提高用地效益和加强耕地征用监督。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耕地, 误差修正模型, 社会经济因素, 地方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