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庆, 邓玲, 封志明.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抗解问题与有限理性[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541-551. |
[2] |
孙永胜, 佟连军. 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634-645. |
[3] |
席茜, 丁赞, 叶润青, 牛瑞卿. 基于FCE-AHP的黄石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646-658. |
[4] |
璩路路, 王永生, 刘彦随, 马晴. 乡村振兴导向的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300-314. |
[5] |
丁超, 胡永江, 王振华, 赵娜, 董文秀, 王黎明. 虚拟水社会循环视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356-371. |
[6] |
车冰清, 朱传耿, 仇方道. 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格局及形成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 1897-1907. |
[7] |
刘玉洁, 代粮, 张婕, 封志明, 潘韬, 葛全胜. 资源承载力监测——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699-1713. |
[8] |
陈先鹏, 方恺, 彭建, 刘爱原.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3): 513-531. |
[9] |
张书海, 阮端斌. 资源跨区域流动视角下的承载力评价——一个动态评价框架及其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0): 2358-2370. |
[10] |
王静, 袁昕怡, 陈晔, 方莹, 翟天林, 宋子秋. 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实践应用——以烟台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0): 2371-2384. |
[11] |
吴大放, 胡悦, 刘艳艳, 刘毅华. 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分析——以珠三角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82-94. |
[12] |
张宁宁, 粟晓玲, 周云哲, 牛纪苹.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8): 1759-1770. |
[13] |
徐增让, 靳茗茗, 郑鑫, 魏子谦. 羌塘高原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成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7): 1521-1530. |
[14] |
郝庆, 封志明, 杨艳昭, 朱鹤. 西藏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现实与未来——基于膳食营养当量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5): 911-920. |
[15] |
王玮, 闫慧敏, 杨艳昭, 杜文鹏. 基于膳食营养需求的西藏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5): 921-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