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凯, 侯鹰, Hans Skov-Petersen, Peter S. Andersen. 景观规划导向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基于“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研究范式[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435-448. |
[2] |
吴朋飞, 仝家欢, 刘德新, 苗长虹. 黄河北徙与北宋城市适应方式探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55-68. |
[3] |
王长松, 段蕴歆, 张然.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69-86. |
[4] |
葛世帅, 曾刚, 杨阳, 胡浩. 黄河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关系及空间特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87-102. |
[5] |
叶强, 赵垚, 谭畅, 马铭一, 陈娜. 新时期沿黄省会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及其空间服务能力[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03-113. |
[6] |
徐维祥, 徐志雄, 刘程军. 黄河流域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的耦合性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14-130. |
[7] |
赵雪雁, 杜昱璇, 李花, 王伟军. 黄河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31-147. |
[8] |
刘晶晶, 王静, 戴建旺, 翟天林, 李泽慧. 黄河流域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核算及时空变异[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48-161. |
[9] |
杨雪荻, 白永平, 车磊, 周亮, 乔富伟, 王治国. 黄河上游生态脆弱区城市增长边界划定——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62-175. |
[10] |
刘琳轲, 梁流涛, 高攀, 范昌盛, 王宏豪, 王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及交互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76-195. |
[11] |
谢丽霞, 白永平, 车磊, 乔富伟, 孙帅帅, 杨雪荻. 基于价值—风险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分区建设[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96-207. |
[12] |
林江彪, 王亚娟, 张小红, 刘小鹏. 黄河流域城市资源环境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08-222. |
[13] |
阎晓, 涂建军.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23-239. |
[14] |
马涛, 王昊, 谭乃榕, 朱江, 张凡凡. 流域主体功能优化与黄河水资源再分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40-255. |
[15] |
汪芳, 苗长虹, 刘峰贵, 陈兴鹏, 米文宝, 海春兴, 段德罡, 王金平, 张占仓, 王成新.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