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金玲, 尹海伟, 仇是, 朱捷, 陈佳宇, 费凡, 孔繁花. 雨洪管理措施的水环境效应差异——基于Meta的中国案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71-782. |
[2] |
宁怡楠, 杨晓楠, 孙文义,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宋小燕.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56-269. |
[3] |
吴立钰, 张璇, 李冲, 郝芳华.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逊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744-1756. |
[4] |
黄蓉, 张建梅, 林依雪, 卜添荟, 王鑫, 薛紫月, 李艳忠, 马燮铫, 于志国, 白鹏. 新安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归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8): 1771-1781. |
[5] |
陆荣杰, 王莺, 吴家森, 姜培坤. 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氮流失年动态规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296-1305. |
[6] |
王赛男, 李建鸿, 蒲俊兵, 霍伟杰, 张陶, 黄思宇, 袁道先.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径流年际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759-770. |
[7] |
李华贞, 张强, 顾西辉, 史培军. 降水与农业种植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402-1415. |
[8] |
黄斌斌, 郝成元, 李若男, 郑华.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改变的贡献率及其量化方法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5): 899-910. |
[9] |
王胜, 许红梅, 刘绿柳, 王勇, 宋阿伟. 全球增温1.5 ℃和2.0 ℃对淮河中上游径流影响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1): 1966-1978. |
[10] |
王强, 许有鹏, 高斌, 王跃峰, 徐羽, 吴雷. 西苕溪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响应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4): 632-641. |
[11] |
孙兆峰, 王双银, 刘晶, 顾金普, 公维龙. 秃尾河流域径流衰减驱动力因子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2): 310-320. |
[12] |
顾朝军, 穆兴民, 孙文义, 高鹏, 赵广举. 极端暴雨洪水及侵蚀产沙对延河流域植被恢复响应的比较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0): 1755-1767. |
[13] |
周小珍, 潘兴瑶, 朱永华, 胡亚子. 潮白河流域1980—2013年平均水平衡特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4): 649-657. |
[14] |
张宗娇, 张强, 顾西辉, 孔冬冬, 李彬, 刘廷玺. 水文变异条件下的黄河干流生态径流特征及生态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2): 2021-2033. |
[15] |
丁程锋, 张绘芳, 高亚琪, 朱雅丽, 地力夏提·包尔汉, 李伟涛, 李霞. 天山中部流域尺度森林变化水文响应定量分析——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2): 2034-2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