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才钰, 许有鹏, 刘鹏飞, 王强, 王杰. 东部湿润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的土壤水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490-500. |
[2] |
景金城, 靳华安, 唐斌, 李爱农. 山区LAI遥感产品对比分析及影响因子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400-411. |
[3] |
王浩, 罗格平, 王伟胜, PACHIKINKonstantin, 李耀明, 郑宏伟, 胡伟杰.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锡尔河中下游农田土壤水分反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717-2731. |
[4] |
冯宜明, 李毅, 曹秀文, 刘锦乾. 甘肃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对林分密度的响应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9): 1529-1541. |
[5] |
张钦弟, 卫伟, 陈利顶, 杨磊. 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沿降水梯度的分布格局[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351-1362. |
[6] |
冯宜明, 曹秀文, 刘锦乾, 李波, 齐瑞, 赵阳, 陈学龙, 李毅. 抚育对粗枝云杉人工林生长和空间结构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2): 2110-2123. |
[7] |
王学春, 李军, 王红妮, 郝明德. 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对降水和气温变化响应的模拟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8): 1398-1410. |
[8] |
彭海英, 童绍玉, 李小雁.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及其水文过程对灌丛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4): 642-653. |
[9] |
李勋, 张健, 杨万勤, 张艳, 张明锦, 刘华, 刘洋. 红椿凋落叶全碳释放的林窗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7): 1114-1126. |
[10] |
朱建佳, 戴尔阜, 郑度, 王晓莉. 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林场森林碳密度及分配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1): 1871-1880. |
[11] |
尹秋龙, 焦菊英, 寇萌. 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3): 459-469. |
[12] |
乔艳琴, 樊军, 高宇, 王胜, 易彩琼.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间土壤水分竞争[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5): 801-809. |
[13] |
欧江, 张捷, 崔宁洁, 陈亚梅, 张健, 杨万勤, 刘洋. 采伐林窗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期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2): 2036-2047. |
[14] |
郭慧敏, 张彦军, 刘庆芳, 姜继韶, 李俊超, 王蕊, 李娜娜, 李如剑, 郭胜利, 李春越.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呼吸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0): 1686-1695. |
[15] |
黄贤松, 吴承祯, 洪伟, 洪滔, 王艳霞. 杉木人工林碳收获预估技术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2): 349-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