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金玲, 尹海伟, 仇是, 朱捷, 陈佳宇, 费凡, 孔繁花. 雨洪管理措施的水环境效应差异——基于Meta的中国案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71-782. |
[2] |
宁怡楠, 杨晓楠, 孙文义,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宋小燕.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56-269. |
[3] |
汪芳, 苗长虹, 刘峰贵, 陈兴鹏, 米文宝, 海春兴, 段德罡, 王金平, 张占仓, 王成新.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26. |
[4] |
李海涛, 李明阳. 基于能值的哈萨克斯坦可持续发展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218-2228. |
[5] |
吴立钰, 张璇, 李冲, 郝芳华.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逊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744-1756. |
[6] |
毕明丽, 谢高地, 姚翠友. 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改进及国际比较[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017-1029. |
[7] |
黄蓉, 张建梅, 林依雪, 卜添荟, 王鑫, 薛紫月, 李艳忠, 马燮铫, 于志国, 白鹏. 新安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归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8): 1771-1781. |
[8] |
陆荣杰, 王莺, 吴家森, 姜培坤. 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氮流失年动态规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296-1305. |
[9] |
张晓琳, 金晓斌, 范业婷, 刘晶, 单薇, 周寅康. 1995-201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协调性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689-706. |
[10] |
王赛男, 李建鸿, 蒲俊兵, 霍伟杰, 张陶, 黄思宇, 袁道先.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径流年际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759-770. |
[11] |
何焱洲, 王成. 基于信息熵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815-828. |
[12] |
彭焜, 朱鹤, 王赛鸽, 陈斌, 魏文栋, 李佳硕. 基于系统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的能源-水耦合关系与协同管理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9): 1514-1528. |
[13] |
李华贞, 张强, 顾西辉, 史培军. 降水与农业种植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402-1415. |
[14] |
黄斌斌, 郝成元, 李若男, 郑华.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改变的贡献率及其量化方法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5): 899-910. |
[15] |
王胜, 许红梅, 刘绿柳, 王勇, 宋阿伟. 全球增温1.5 ℃和2.0 ℃对淮河中上游径流影响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1): 1966-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