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梓行, 何春阳, 刘志锋, 赵媛媛, 杨延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特点及未来趋势——基于观测和模拟资料的综合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2): 358-370. |
[2] |
李文博, 吕振刚, 黄选瑞, 张志东.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及其空间分布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7): 1365-1375. |
[3] |
李文龙, 石育中, 鲁大铭, 刘倩, 乌铁红. 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9): 1599-1612. |
[4] |
吕梦宇, 王仕琴, 齐永青, 孔晓乐, 孙宏勇. 华北低平原区降水与坑塘蓄水响应关系研究——以河北省南皮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0): 1796-1805. |
[5] |
肖莺, 任永建, 杜良敏. 2015/2016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2): 1995-2004. |
[6] |
徐兰, 罗维, 周宝同.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农牧交错带典型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洋河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4): 580-590. |
[7] |
袁瑞强, 龙西亭, 王鹏, 宋献方. 山西省降水量时空变化及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4): 651-663. |
[8] |
刘斌, 孙艳玲, 王中良, 赵天保. 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对作用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 12-23. |
[9] |
周强, 李国平, 毛文书. 川渝地区夏季降水与赤道印度洋海温的诊断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7): 1187-1195. |
[10] |
杨艳昭, 张伟科, 封志明, 刘东.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以西辽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3): 437-449. |
[11] |
纪迪, 张慧, 沈渭寿, 王桥, 李海东, 林乃峰. 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 51-62. |
[12] |
陈博, 欧阳竹, 程维新, 刘丽平. 近50a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耗水规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7): 1186-1199. |
[13] |
孙振中, 王吉顺, 潘国艳, 欧阳竹, 李发东, 程维新. 刈割对华北平原人工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5): 809-819. |
[14] |
张一驰, 吴凯, 于静洁, 夏军. 华北地区1951—2009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1): 1930-1941. |
[15] |
宋献方, 王仕琴, 肖国强, 王志民, 刘鑫. 华北平原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分动态的时间序列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 145-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