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先鹏, 方恺, 彭建, 刘爱原.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3): 513-531. |
[2] |
马伟东, 刘峰贵, 周强, 陈琼, 刘飞, 陈永萍. 1961—2017年青藏高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3039-3050. |
[3] |
周云亨, 陈佳巍, 叶瑞克, 陈牧秦, 张雨亭, 曹雨辰. 国家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1): 2645-2654. |
[4] |
胡银根, 余依云, 王聪, 吴欣. 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有效阈值——以改革试点区宜城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317-1330. |
[5] |
张军泽, 陈锡云, 岳辉, 冯冲. 不同恢复模式下红壤区森林植被盖度变化的阈值效应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1): 2403-2414. |
[6] |
冯浩源, 石培基, 周文霞, 陈佳银, 张学斌.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约束下的城镇化水平阈值分析——以张掖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2): 287-301. |
[7] |
龙亮军, 王霞, 郭兵. 基于改进DEA模型的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评价研究——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4): 595-605. |
[8] |
刁俊科, 崔东文.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与投影寻踪耦合的云南省初始水权分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1): 1954-1967. |
[9] |
李斌, 陈午, 许新宜, 王红瑞, 韩冬梅. 基于生态功能的水资源三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1): 1918-1925. |
[10] |
杜继丰, 袁中友. 基于耕地多功能需求的巨型城市区耕地保护阈值探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 1255-1266. |
[11] |
高永年, 鲍桂叶, 王静, 严长清, 金志丰, 杨兴典, 黄琪. 江苏沿海地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能力及匹配性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 1278-1288. |
[12] |
王壬, 陈莹, 陈兴伟.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8): 1441-1452. |
[13] |
王瑛, 陈远生, 朱龙腾, 蒋蕾, 李璐, 沈恬. 北京市高校行业用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5): 839-846. |
[14] |
何月, 樊高峰, 张小伟, 李正泉, 高大伟. 浙江省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2): 220-233. |
[15] |
戴靓, 陈东湘, 吴绍华, 李如海, 周生路, 陈逸, 黄贤金. 水资源约束下江苏省城镇开发安全预警[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2): 2039-2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