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宜明, 李毅, 曹秀文, 刘锦乾. 甘肃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对林分密度的响应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9): 1529-1541. |
[2] |
冯宜明, 曹秀文, 刘锦乾, 李波, 齐瑞, 赵阳, 陈学龙, 李毅. 抚育对粗枝云杉人工林生长和空间结构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2): 2110-2123. |
[3] |
李勋, 张健, 杨万勤, 张艳, 张明锦, 刘华, 刘洋. 红椿凋落叶全碳释放的林窗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7): 1114-1126. |
[4] |
朱建佳, 戴尔阜, 郑度, 王晓莉. 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林场森林碳密度及分配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1): 1871-1880. |
[5] |
欧江, 张捷, 崔宁洁, 陈亚梅, 张健, 杨万勤, 刘洋. 采伐林窗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期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2): 2036-2047. |
[6] |
黄贤松, 吴承祯, 洪伟, 洪滔, 王艳霞. 杉木人工林碳收获预估技术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2): 349-359. |
[7] |
贾彦龙, 许中旗, 纪晓林, 徐学华, 黄选瑞. 燕山北部山地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生物碳贮量[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7): 1241-1251. |
[8] |
向元彬, 胡庭兴, 张健, 涂利华, 李仁洪, 雒守华, 黄立华, 戴洪忠. 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 79-88. |
[9] |
平亮, 熊高明, 谢宗强. 三峡库区桉树人工林封育后的群落特征和演替趋势[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9): 1604-1615. |
[10] |
赵勇, 吴明作, 樊巍, 高喜荣. 太行山针、阔叶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归还比较[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9): 1616-1624. |
[11] |
何斌, 黄恒川, 黄承标, 黄海仲, 吴庆标. 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的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903-910. |
[12] |
陈云明, 刘国彬, 杨勤科. 黄土高原人工林土壤水分效应的地带性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2): 195-200. |
[13] |
杨玉盛, 邱仁辉, 俞新妥. 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13(1): 34-39. |
[14] |
杨玉盛, 何宗明, 马祥庆, 林开敏, 俞新妥. 论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利弊及对策[J].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12(2): 153-159. |
[15] |
杨玉盛, 邹双全, 刘爱琴, 李振向. 格式栲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1992, 7(3): 217-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