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从建, 侯慧新, 陈伟, 杨伟, 郑振婧. 典型黄土塬区不同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效应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7): 1405-1416. |
[2] |
梁鑫源, 李阳兵. 三峡库区“耕—果”转换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启示——以草堂溪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385-399. |
[3] |
周夏飞, 朱文泉, 马国霞, 张东海, 郑周涛. 江西省赣州市稀土矿开采导致的水土保持价值损失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6): 982-993. |
[4] |
许炯心. 黄河中游径流可再生性对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3): 423-432. |
[5] |
李强, 许明祥, 赵允格, 高丽倩, 张金, 张晓伟. 黄土高原坡耕地沟蚀土壤质量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9): 1001-1012. |
[6] |
乔治, 徐新良. 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因子识别[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8): 1349-1361. |
[7] |
吕明权, 王继军, 夏自兰, 陈志学.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定量计算探究 ——以潘家口库区东北沟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6): 933-941. |
[8] |
夏自兰, 王继军. 基于水土保持下的纸坊沟流域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效应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0): 1647-1657. |
[9] |
盛 莉, 金 艳, 黄敬峰.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及其空间分布[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7): 1105-1113. |
[10] |
孙铁军, 武菊英, 肖春利, 滕文军. 密云水库库滨带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7): 1146-1154. |
[11] |
潘竟虎.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情景模拟——以静宁县清水沟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4): 577-584. |
[12] |
朱青, 王兆骞, 尹迪信. 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2): 219-229. |
[13] |
刘士余 左长清 朱金兆 . 地被物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量平衡的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3): 424-433. |
[14] |
李丽娟, 姜德娟, 李九一, 粱丽乔, 张丽.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2): 211-224. |
[15] |
仇亚琴, 王水生, 贾仰文, 王浩, 周祖昊, 胡冬梅, 严登华, 李娟. 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水文水资源效应初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1): 2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