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戴尔阜, 汪晓帆, 朱建佳, 王晓莉. 采伐与人工更新对红壤丘陵区森林面积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模拟——以会同县磨哨林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2995-3006. |
[2] |
饶滴滴, 于秀波, 李鹏, 夏少霞, 孟竹剑, 刘影. 鄱阳湖碟形湖泊(常湖池)春季苔草生物量遥感估算[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9): 2001-2011. |
[3] |
王冬至, 张冬燕, 蒋凤玲, 许中旗, 张志东, 黄选瑞. 三个主要树种单木生物量及其器官分配模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390-1402. |
[4] |
张蕊, 李飞, 王媛, 马丽娜, 桑潮, 王力, 郭瑞英, 赵学勇, 尚占环. 三江源区退化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2): 185-194. |
[5] |
徐伟义, 金晓斌, 杨绪红, 王志强, 刘晶, 王丹, 单薇, 周寅康. 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空间网格化估计[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0): 1725-1741. |
[6] |
张福平, 王虎威, 朱艺文, 张枝枝, 李肖娟. 祁连县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及草畜平衡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7): 1183-1192. |
[7] |
朱桂丽, 李杰, 魏学红, 何念鹏. 青藏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经度格局[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2): 210-222. |
[8] |
郑拴丽, 许文强, 杨辽, 高亚琪, 李建军, 王蕾. 新疆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与碳储量估算[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9): 1553-1563. |
[9] |
王正淑, 王继军, 刘佳. 基于碳汇的县南沟流域退耕林地补偿标准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5): 779-788. |
[10] |
熊昌盛, 谭荣. 基于GIS和LSA的林地质量评价与保护分区[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3): 457-467. |
[11] |
张寒, 刘璨, 姚顺波, 赵青, 刘浩, 朱文清. 林地面积增加提高了农户营林积极性吗?——基于9省1 504个农户数据的倾向值匹配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1): 1793-1805. |
[12] |
金远亮, 王忠, 张林. 西藏当雄县高寒草地NDVI的海拔分异特征及其指示[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6): 928-937. |
[13] |
王金亮, 邵景安, 李阳兵. 近20 a 三峡库区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2): 235-247. |
[14] |
欧江, 张捷, 崔宁洁, 陈亚梅, 张健, 杨万勤, 刘洋. 采伐林窗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期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2): 2036-2047. |
[15] |
周义贵, 郝凯婕, 李贤伟, 范川, 陈栎霖, 王谢, 王晓红. 川西亚高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特征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1): 1944-1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