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国志, 张景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文献综述及实践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525-540. |
[2] |
杨艳昭, 封志明, 孙通, 汤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146-1156. |
[3] |
孙鸿烈, 郑度, 夏军, 陈发虎, 成升魁, 沈镭, 王艳芬, 林家彬, 江源, 董锁成, 崔彬, 左其亭, 雷加强, 何希吾, 闵庆文, 李秀彬, 康跃虎. 专家笔谈:资源环境热点问题[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6): 1092-1102. |
[4] |
李斌, 陈午, 许新宜, 王红瑞, 韩冬梅. 基于生态功能的水资源三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1): 1918-1925. |
[5] |
李景保, 钟一苇, 周永强, 黎昔春, 朱辉. 三峡水库运行对洞庭湖北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9): 1583-1593. |
[6] |
李雪梅, 张小雷, 杜宏茹, 曹建标. 矿产资源开发对干旱区区域发展影响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新疆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1): 1823-1833. |
[7] |
闫军印, 赵国杰.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及其模拟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8): 1334-1342. |
[8] |
王姣妍, 路京选.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文及生态效应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7): 1297-1307. |
[9] |
沈彦俊, 宋献方, 肖捷颖, 陈建耀, 唐常源. 石家庄地区近70年来伴随经济发展的水文环境变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1): 51-61. |
[10] |
鲍超, 方创琳. 我国矿业城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与模式——东营、焦作、克拉玛依市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与启示[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6): 900-909. |
[11] |
林桂兰, 左玉辉.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3): 432-440. |
[12] |
苏维词, 杨华, 赵纯勇, 李晴. 三峡库区(重庆段)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初探[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3): 326-332. |
[13] |
杨晓华, 杨志峰, 郦建强.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GPPIM[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6): 760-765. |
[14] |
朱鹤健, 何绍福. 农业资源开发中的耦合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5): 583-588. |
[15] |
毛汉英, 赵千钧, 高群. 生态环境约束下的黄河三角洲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模式[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4): 459-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