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覃艺, 张廷斌, 易桂花, 魏澎涛, 杨达. 2000年以来内蒙古生长季旱情变化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459-475. |
[2] |
马维兢, 耿波, 杨德伟, 刘丹丹, 徐凌星, ClaudienHabimanaSimbi, 于慧, ChristianOpp. 部门水足迹及其经济效益的时空匹配特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81-1391. |
[3] |
朱宇恩, 孟繁健, 王云, 李丽芬, 李华, 谢文翔. 农业生物质炭固碳潜力及经济效益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2): 2115-2124. |
[4] |
黄星, 马龙,刘廷玺, 王静茹, 刘丹辉.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1951—2012年气温、降水变化及其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6): 1027-1040. |
[5] |
姚治国, 陈田. 国外旅游生态效率研究综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7): 1222-1231. |
[6] |
耿海清. 煤炭行业环境管理类型区划分——以内蒙古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7): 1136-1144. |
[7] |
翟俊, 邵全琴, 刘纪远. 内蒙古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6): 967-978. |
[8] |
靳乐山, 魏同洋, 胡振通. 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以内蒙古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2): 211-222. |
[9] |
张清雨, 吴绍洪, 赵东升, 戴尔阜. 内蒙古草地生长季植被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5): 754-764. |
[10] |
周扬, 李宁, 吉中会, 顾孝天, 范碧航. 基于SPI指数的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0): 1694-1706. |
[11] |
梁海超, 师华定, 高庆先. 基于模糊聚类与神经网络的风蚀危险性评估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4): 577-587. |
[12] |
陈桂月, 李海涛, 梁涛. 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检验[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1): 1845-1859. |
[13] |
赵军, 师银芳, 王大为. 基于IOCS的内蒙古潜在植被NPP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1): 1870-1880. |
[14] |
刘洪, 郭文利, 郑秀琴. 内蒙古天然草地资源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2): 2088-2099. |
[15] |
李刚,王道龙,张华,张宏斌,辛晓平,杨桂霞. 基于MODIS数据的内蒙古草地光能利用率时空变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6): 1001-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