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永胜, 佟连军. 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634-645. |
[2] |
冀正欣, 王秀丽, 李玲, 关小克, 蔚霖, 许月卿. 南阳盆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688-701. |
[3] |
周才钰, 许有鹏, 刘鹏飞, 王强, 王杰. 东部湿润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的土壤水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490-500. |
[4] |
李国志, 张景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文献综述及实践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525-540. |
[5] |
徐维祥, 徐志雄, 刘程军. 黄河流域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的耦合性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14-130. |
[6] |
刘琳轲, 梁流涛, 高攀, 范昌盛, 王宏豪, 王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及交互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76-195. |
[7] |
吕晓, 牛善栋, 谷国政, 彭文龙. “新三农”视域下中国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概念认知与研究框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029-2043. |
[8] |
贾建辉, 陈建耀, 龙晓君, 陈记臣. 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效应评估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武江干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163-2176. |
[9] |
刘合林, 聂晶鑫. 2006—2018年中国省级以上开发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229-2240. |
[10] |
李明珍, 李阳兵, 冉彩虹. 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格局演变响应——基于草堂溪流域的样带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283-2298. |
[11] |
苏鹤放, 曹根榕, 顾朝林, 金家梁, 张晓明, 易好磊, 郑毅, 傅强. 市县“双评价”中优势农业空间划定研究:理论、方法和案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 1839-1852. |
[12] |
牛善栋, 方斌, 崔翠, 黄仕辉. 乡村振兴视角下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及路径分析——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 1908-1925. |
[13] |
蒋伟萱, 高金龙, 陈江龙, 张英浩. 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乡村居业协同多尺度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 2002-2013. |
[14] |
王晓艺, 苏正安, 马菁, 杨鸿琨, 何周窈, 周涛. 河北坝上与坝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60-1368. |
[15] |
汪言在, 董一帆, 苏正安. 基于土地利用与植被恢复情景的土壤侵蚀演变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69-1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