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玉洁, 代粮, 张婕, 封志明, 潘韬, 葛全胜. 资源承载力监测——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699-1713. |
[2] |
郝庆, 封志明, 杨艳昭, 朱鹤. 西藏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现实与未来——基于膳食营养当量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5): 911-920. |
[3] |
王玮, 闫慧敏, 杨艳昭, 杜文鹏. 基于膳食营养需求的西藏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5): 921-933. |
[4] |
黄麟, 曹巍, 徐新良, 樊江文, 王军邦.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宏观生态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3): 398-411. |
[5] |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西藏粮食安全状况及主要粮食供需关系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6): 951-960. |
[6] |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对耕地需求的影响——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 12-14. |
[7] |
赵卫, 沈渭寿, 李海东. 西藏地区水电开发的低碳效益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8): 1388-1398. |
[8] |
王涛, 沈渭寿, 林乃峰, 欧阳琰. 西藏草地生长季产草量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5): 864-874. |
[9] |
黄麟, 曹巍, 吴丹, 巩国丽. 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4): 543-555. |
[10] |
姚晓军, 刘时银, 孙美平, 张秀娟. 20世纪以来西藏冰湖溃决灾害事件梳理[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8): 1377-1390. |
[11] |
金贵, 王占岐, 李伟松, 胡守庚, 张道军, 重多. 模糊证据权法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7): 1246-1256. |
[12] |
杜军, 路红亚, 建军. 1961—2012 年西藏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6): 990-1002. |
[13] |
方江平, 巴青翁姆. 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凋落物养分归还规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7): 1139-1145. |
[14] |
除多, 德吉央宗, 普布次仁, 姬秋梅, 唐红. 藏北草地地上生物量及遥感监测模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1): 2000-2011. |
[15] |
巴桑赤烈, 刘景时, 牛竟飞, 达瓦顿珠, 次边. 西藏中部巴木错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2): 302-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