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清华, 赵玉峰, 唐家良, 陆文, 罗专溪. 京津冀西北典型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补给源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14-1325. |
[2] |
石育中, 杨新军, 赵雪雁. 气象干旱对甘肃省榆中县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9): 1987-2000. |
[3] |
张倩, 刘冰洁, 余璐, 王瑞瑞, 郑浩, 罗先香, 李锋民. 生物炭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529-2543. |
[4] |
曾现来, 闫晓宇, 张宇平, 缪友萍, 李金惠. 中国资源的进出口与产出率:演化、挑战及对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4): 552-562. |
[5] |
邵思雅, 张晶, 周丽花, 乔岩. 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 27-36. |
[6] |
姚天次, 章新平, 李广, 黄煌, 吴华武, 黄一民, 张婉君. 湘江流域岳麓山周边地区不同水体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相互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7): 1198-1210. |
[7] |
刘锦, 李慧, 方韬, 孙青言. 淮河中游北岸地区“四水”转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9): 1570-1581. |
[8] |
许炯心. 黄河中游径流可再生性对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3): 423-432. |
[9] |
王红.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减物质化趋势及循环经济成效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1): 1811-1822. |
[10] |
石浩, 王绍强, 黄昆, 周蕾, 王辉民, 韩士杰, 周国逸, Takeshi Ohta, Nobuko Saigusa, Ichiro Tamagawa, Takashi Hirano. PnET-CN模型对东亚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模拟的适用性和不确定性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9): 1453-1464. |
[11] |
梁媛, 许新宜, 王红瑞, 庞博, 刘晓. 基于循环修正模式的云南省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7): 1146-1158. |
[12] |
张利平, 曾思栋, 夏军, 王任超. 漳卫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7): 1217-1226. |
[13] |
何学兆, 周 涛, 贾根锁, 张自银, 李秀娟, 赵 超, 冯胜辉. 光合有效辐射总量及其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对 森林GPP影响的模拟[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4): 619-634. |
[14] |
徐兴良, 白洁冰, 欧阳华. 植物吸收土壤有机氮的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4): 715-724. |
[15] |
翟志伟, 施尚明, 朱焕来. 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利用探讨——以大庆油田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3): 382-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