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区乡村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识别与优化路径分析——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钟洋, 李嘉奇, 孙铭悦, 李嘉明, 路娜

Spatial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rural regional system i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rea: A case study of Changsha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ZHONG Yang, LI Jia-qi, SUN Ming-yue, LI Jia-ming, LU Na
表4 乡村发展区及乡村振兴路径
Table 4 Rural development area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ath
乡村发展区 集中分布的乡镇 区域发展现状特征及乡村振兴路径
自然设备限制低水平区 金井镇 包括石井村、团山村等18个行政村。该区村庄多位于海拔高、地形崎岖的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水土流失较严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困难,但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是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未来在继续保持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盘活已有内外部资源适度强化经济和生产能力,同时通过“中心村提升、小村合大村”等村庄整治途径优化内部结构,协调人地关系
经济资源限制低水平区 北山镇、福临镇、春华镇、开慧镇、江背镇 包括九木、福安村等48个行政村。生产资源匮乏、设施条件差等诸多要素使得该类村庄经济不发达,但生态环境质量较高,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亟需适当提高开发力度。未来应激发该区生态旅游休闲功能的发展潜力,依托交通优势,发挥已有旅游品牌效应,以完善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筑为着力点,提高区域生态旅游的吸引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自然交通主导中低水平区 安沙镇 包括沿春华山村、葛家山村等20个行政村。该区村庄虽然城镇化水平较低,距离市区较远,且地势起伏较大,但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交通条件优势明显。未来应综合区域农业资源和交通优势,重点培育蔬菜种植、配送加工等产业以提高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能力,加强与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经济交通主导中高水平区 黄兴镇、黄花镇 包括敢胜村、车马村等21个行政村。该类型区的发展以社会经济优势和交通便利为驱动力,但经济对外依赖较大,发展内生动力相对不足;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但村内设施环境较差,设施以生产活动为主,功能单一,仅能满足部分生活和精神需求。未来该区应依托经济优势紧抓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内部改造提升,改善乡村生活设施环境、优化配置劳动力、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业态,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经济环境限制中高水平区 路口镇 包括上杉市村、明月村等8个行政村。该区村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耕地和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生产生活设施、生态环境质量等各项条件优势显著。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和延长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加强生态观光、农业采摘、都市休闲等农旅类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促进产业融合,最大化该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资源交通主导中高水平区 零星分布 包括浔龙河村、开慧村等8个行政村。该区村庄各项发展条件较为均衡,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功能齐全的设施环境,但高水平的城镇化发展导致自然环境优势相对不足。未来应以促进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为导向,依托区域较强的经济实力,引导资金向资源保护、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流动,促进区域可持续性发展
经济设施主导高水平区 黄兴镇 包括黄兴新村、蓝田新村等14个行政村。该区村庄基本处于城乡结合部,长沙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备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但资源禀赋和自然环境相对较差。未来应以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既充分发挥该区向内作为市区与乡村信息、资金和物资的桥梁作用,又兼顾分担城市压力的功能;并坚持将生态环境规划和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加强生态资源治理和保护,控制城乡结合部“有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