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原真性内涵演变及其在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实践
|
张朝枝, 吴辉, 杜杰
|
Evolu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natural authenticity and its practice in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in China
|
ZHANG Chao-zhi, WU Hui, DU Jie
|
|
表1 反恢复论与恢复论的比较
|
Table 1 A comparison of anti-restorationism and restorationism
|
|
类型 | 哲学基础 | 主要观点 | 相关概念 | 主要代表人物 | 反恢复论 | 人与自然二元论 | 真实自然与过往有特殊的连续性,人类干预会破坏这种连续性,任何对自然的人为恢复都使自然失去原 真性 一个恢复的自然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利益而创造的,是“人工制品”,恢复的生态系统不是由连续的自然进化过程创造的,所以缺乏原真性 自然的原真性源于它的存在先于本质的事实,干预、恢复会打断自然的历史,使自然成为本质先于存在的物体 | 自然性:它取决于人类干预程度,人类干预越少就越具有“自然性”,其最高境界为“荒野” | 罗伯特·埃利奥特 埃里克·卡兹 尤金·哈格洛夫 | 恢复论 | 人与自然统一论 | 恢复可以挽回原本会失去的自然价值 “生物本身就是复制品”,生态恢复专家所做的工作是“比保存原作更符合原作的真正精神” 恢复的主要任务是启动和加速生态系统的动态机制,恢复的生态系统不是人工的,而是通过自然过程进行自我组织的真实系统 纯粹自然的定义是相对的,“荒野”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建构 | 生态完整性:它是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完整性的总和,从本质上承认了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和可恢 复性 | 彼得·洛辛 弗雷德里克·特纳 |
|
|
|